记得上中学时候,班里同学组成很是丰富,有大院的孩子,有军队的子弟,也有住居民区的,还有住在城里胡同里的呢。就在那时,我知道了一个词:“胡同串子”。不过这词那时是略带贬义的,是那些挺狂的大院孩子用来称呼胡同里的同学的。(今天我说这个,是本着尊重历史的态度啊,对胡同里的同学绝无贬意,相反,自后海、南锣鼓巷的繁盛以来反而还略带艳羡呢!)
最近,我越发的对胡同发生了兴趣,而且有点一发而不可收的趋势,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地道的“串子”,比当年的“胡同串子”还能“串”呢,逛了后海逛烟袋斜街,逛了烟袋斜街逛南锣鼓巷,南锣鼓巷逛完了,又从一位博友的博客上看到了京城新秀五道营胡同,让我的猎艳之心蠢蠢欲动,于是找了一个周末,只身前去也~~~~~~~~~

开篇点题啊——“串子”爱胡同!

京城新秀——五道营胡同。位于安定门立交桥东侧,呈东西走向。东起雍和宫大街,西止安定门内大街。明朝属崇教坊,称武德卫营。据传此地为明朝守城的兵营驻地,故名。清朝属镶黄旗,称五道营。营与卫均与驻军有关。营是一种军事单位,驻军之地一般也称为营。

这就是安定门遗址。呵呵!你也会感到遗憾吧,就剩下这么一个标志性的东西,还是后人杜撰的,其他的,全都烟消云散了(liao)~~~~~~~

胡同口就这么样,应该算是比较宽敞的胡同。

都是柏油路面,说明后期的改造很到位呀。胡同里的原住民是方便了,但却少了些胡同的原始风情。

五道营胡同虽然日渐新潮,但是老百姓的生活依旧。不像后海和南锣鼓巷那么热闹,那么商业。。。。。。这是我最喜欢的。(但也是岌岌可危呀!)

青砖灰瓦,整饬一新的民房。

普普通通的大门外,晾晒着老百姓居家所用的被子,还有那辆半旧的自行车。多么实在的生活场景,估计很快就会再也看不见了!

典型的四合院的大门。屋檐上的枯藤杂草诉说着春夏时节的繁茂荣盛。。。。。。

高门大宅子,虽然破旧,但是可以想见当年的繁华。

这些四合院现在基本上都是大杂院了,院里的住房都是见缝插针的盖,所以,站在当街就可以看见院里的小房。

这门脸多么质朴啊!但是显然不是四合院的规制,是后期改造过的酒吧。这风格我还是挺喜欢的。

细细的看这木门,那木头的纹理多漂亮啊!看到它你就会真切的感受到:岁月如刀啊!

惬意的坐在这里,不喝酒也会醉了呢!有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之间也。

老人家也惬意的坐在门口晒太阳呢!安享晚年的她,什么都不用操心了,就在消磨时光吧。无所事事的我还和老人家杂七杂八的聊了一会儿天呢。

多新潮的车啊!胡同里的年轻人很懂得时尚,更激进的追赶着潮流。

窄小的巷子里是原住民的家。但不知他们会不会在胡同商业兴起之后离开这里呢?

偷窥,门里面是这样的。

这就是住家了。一般都没有院子,也见不到天井,都被各式各样的小屋填塞了。

窗台上是主人晾晒的鞋子,本想来个特写,但又怕惊扰了屋里的主人,只好作罢,就这样远远地照一张吧!(原生态生活的)

街口上,来了一个卖花的,不大一会儿就聚拢来好几位爱花的人。

您看这老爷子,一边跟人家砍花儿,一边还护着他那个鸟笼子呢!这才是地道的京城的爷呢!

五道营胡同北边就是这一大片绿地,这么好的环境,看来五道营真是商机无限,要发展那是挡也挡不住的。在和一个先期在这里开了唐卡店的小老板聊天时,她说,现在的五道营,一个月起一个店都不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