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的当年选市花的时候,不少人投槐花的票呢!不料最后却落选了。当时的我也是槐花的忠实拥趸者呢。这槐花的朴实无华,密密匝匝,正适合咱北京的老百姓呢!
青白略带些淡绿的槐花花朵不大,但却散发着浓郁的花香。七月的京城里,到处弥散着的就是这槐花的香气了。

槐花的花型很特别,不那么规矩,所以就越发显出自己的个性。有点像绿色海洋里漫游的小小墨鱼,清绿的小墨鱼~~~~~~~

校园里,初中楼下有两棵树,一棵是槐树,另一棵也是槐树。呵呵。(学生最喜欢鲁迅作品里的这两句,不过要换成“枣树”)高大的槐树下没有了孩子们玩耍的身影,那一地的落花也被清洁工人扫走了,只落得一片空荡荡、白兮兮的水泥地。。。。。。。而那树上的槐花却是一茬又一茬的相继盛开,满树都是呢,像装饰好了的圣诞树。

校园外的马路上也是槐树,这一树开满槐花的枝条在晴空下摇曳着腰肢,妖娆地为路人送去一抹抹的清香,步履匆匆的上班族也会经不住诱惑,循着香气左顾右盼起来。

我挺喜欢的那个郁达夫,曾经竟这样描写过老北平人的生活:“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
那天色如何竟是“碧绿的”?那是遮天蔽日的槐花荫呀!在这样浓密的天棚里,究竟还能筛下几缕阳光呢?

学校南门外的一棵老槐树已经不堪重负了,衰老的枝条被花蕾压得低垂下来,倚附在学校的院墙上,而背后的红墙倒成了它绝配的衬景。

马路两旁都是这样热热闹闹的开着的槐花。远远看去,万头攒动,花海一般。古人有诗:“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槐花也很“闹”不是?

地上本该是一地的落花的,也被早起的环卫工人打扫干净了。遗憾呢!要不然,踩在那样的地面上,感受一下达夫先生文中的意境,该有多好!
“北国的槐树,。。。。。。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达夫先生的感觉多么细腻啊!就连扫帚过后的痕迹都写得那么诗意,诗意里还流露点儿淡淡的忧伤。。。。。。。

这就是一出家门的那条马路,马路两旁那些缀满花朵的槐树就快要遮天蔽日了呢!早起上班的人们一出院门,就是满眼的葱绿,浓郁的清香,还有那不忍踩踏的一地落花,呵呵,哪个不是立马睡意全无、神清气朗了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