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凯旋门,感觉到的是它的巍峨、伟岸,个体的人在它面前显得是那么样的渺小,走近凯旋门,人们又会被一种肃穆与坚毅之气震慑,不知不觉的屏息静气,神色凝重,那是因为,无名烈士墓就静静的卧在你的脚旁。
 

   
烈士墓就在凯旋门的正下方。这是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国捐躯的法国官兵而修建的,墓是平的,造型非常独特。自从1920年11月11日建成以来,那圆形墓碑上的天然气火焰就一直长燃着,从未熄灭过。那跳动的火苗象征着先烈们的英灵永远生生不息。
 

    
据说,墓中安放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一位无名烈士,他代表着在大战中死难的150万法国官兵。墓前的长明灯前,每天晚上都会准时举行一项拨旺火焰的仪式,庄严而神圣。遗憾的是我们匆匆一过,无法看到这样的场景了。
      

    墓碑前有凭吊者敬献的鲜花。在停战纪念日等重大节日,法国总统也会在此为阵亡的法国烈士敬献鲜花、默哀悼念。
   
每年的7月14日,法国举国欢度国庆节时,法国总统都要从凯旋门通过;而每当法国总统卸职的最后一天也要来此,向无名烈士墓献上一束鲜花,这已经成为惯例。
   
由此想到了在悉尼战争纪念馆里,也有这样长明的火焰,也有铜制的烈士英勇捐躯的塑像。澳洲可以说是二百年没有本土战争的国家,但是为了同盟国的利益,也派出了大批的战士赴海外积极参战,有许许多多的澳洲儿女马革裹尸,为国捐躯。澳洲人民为了记住他们,在海德公园旁边修建了气势恢弘的战争纪念馆。在那些烈士的铜像下面,摆放着人们自发的凭吊的花圈。
 

   
墓碑旁边的地面上还有这样一个巨大铜制徽章,徽章的图案是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
 

    
地上嵌着的墓志∶“这里安息的是为国牺牲的法国军人。随着岁月的流逝,凯旋门的无名烈士墓已经成为了法国人民寄托情感的象征。
  
有博友重要更正:楼主你那个墓志铭的图片是错的,图片上那个铭文写的是:1918年11月11日,阿尔萨斯和洛林回归法国。谢谢博友!   

   
凯旋门下,烈士墓旁,一只灰色的鸽子如天使一般悄然降临,一点儿不顾忌那些叽叽喳喳的游客们,仪态万方的在那青灰色方砖地上悠闲的散着步,让你感觉到周围弥漫着的和平气息。同时也让你不由得不深思这和平的来之不易~~~~~~~~
 
小资料:
   
1840年12月15日,法国七月王朝儒安维尔亲王率军舰前去圣赫勒拿岛,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祖国。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满怀深情地参加了隆重的葬礼。拿破仑的遗体由仪仗队护送,穿过这个他生前曾经无数次经过的凯旋门,最后被重新安葬在巴黎老残军人退休院的园顶大堂。
  1885年,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逝世,法国人民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作家决定为他举行隆重的国葬。他的遗体于5月22日在凯旋门下停灵一夜,随后被安葬在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
  1919年7月14日,由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官兵组成的队伍穿过凯旋门以庆祝他们的胜利,这个日子同时也是法国的国庆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