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以天主教为主的宗教国家里,如果一个基督徒礼拜天不去做礼拜,那是不可想象的。这一回在剑桥,恰逢一个周日,有幸看到了那些刚刚做完礼拜的教徒们。

礼拜堂的尖顶与众不同。不太高,不太细,相反的,有点胖,挺敦实的。

远看就是这样,像个碉堡。(也就是咱老百姓说的炮楼子)
我最喜欢它的外墙。好像是用很多细小的石子堆砌而成的,不像其他的教堂,多是坚硬无比的巨大石块垒就。它的外墙因此就显得细腻了许多,温柔了许多。我觉得,这样的教堂,尤其适合抚慰那些心灵苦痛的人们。

这是另外一所。建筑的立面诘屈聱牙,墙面什么方向的都有,拐角的规格也都各不相同,总体上看,也给人很生动的感觉,视觉效果挺丰富,犹如一首由各种乐器组合而成的交响乐。不是有人说,建筑就是无声的乐章么!这就是。

大门的上方,一座皇冠模样的圣龛里,圣母抱着幼小的耶稣,让人一看就知是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教堂的玻璃花窗。图案好像是圣杯。但是彩色玻璃的颜色不太鲜亮。

左边的这个也是圣杯。圣杯里盛放着耶稣的身体和血液,它为全天下的人们带来了福音,自己却上了十字架。

这个图案不记得拍自哪里了,好像是和教堂有关的,权且放在这里吧。

这是剑桥圣玛利亚大教堂门口的一个台子。半人高,圆柱形。台面上是一个用金属制作的沙盘,好像是剑桥市区的模型。
但我不禁疑惑,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教堂的门口呢?这是教堂设立的么?是想告诉人么,这些地方都是它的教区么?

教堂外面有一些宣传画。不太懂,只是知道中间的那张照片是耶稣。

教堂少不了的唱诗班。欧洲人多数懂音乐,会唱歌,可能和这个有关吧,因为他们从孩提时代起,就到教堂里充当唱诗班的角色,在宗教活动中发挥作用。久而久之,自然就通晓音律了。

教堂的外面,大多是草地。还有坟墓。我不知道这些不太高的石棺里,究竟有没有牧师的肉身?只是觉得这墓地也太简陋了些。要知道,能够葬在这里的可不是一般的神职人员,而是德高望重的主教一类的牧师。只有他们,死后才有资格离上帝这么近吧!

制式不同的各种石棺,还有大小、高低不一的十字架。

低矮的石棺,静静地躺在那里。周围有人们凭吊的小小花束。

与高大的教堂相比,那石棺更显得渺小,这或许是人们有意制造的氛围吧,好让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的主的形象显得更加高大无比。

这才是本文的主题所在。(这在文章学上叫作“卒章显其志”)
这就是那些做完礼拜的人们,只见他们三个一堆,五个一伙的,或坐或卧,就在教堂外面的草地上谈起心来了。绿树掩映,石棺相伴,如沐春风,酣畅淋漓。
慢慢慢,插问一句:难道他们不怕鬼么?离石棺这么近?我开始也是这样疑惑不解,但转念又一想或许他们认为,这些过世的主教、神父都是已上天堂的人,他们的灵魂正幸福的生活在主的周围呢,离他们近一点,不但不用害怕,兴许还能沾上不少的福气呢!您说是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