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历”历史

(2008-10-10 16:20:37)
标签:

岩石

悉尼港湾大桥

船长

房舍

菲力浦

情人港

悉尼歌剧院

潜伏

孙红雷

余则

分类: 悉尼深度游

    谁能亲历历史?历史从来都是后人对前朝的个人主观的感知。但是后人用什么方法感知历史,却可以各不相同。

    国内通常的办法是听讲或读书。这次在悉尼我却误打误撞的观摩了一堂别具一格的历史课,让我也跟着那些小学生一起来“亲历历史”。

    一日上午,天气晴好,阳光明媚。我还是老样子,带上干粮,手拎相机,走出家门。

    公交车二十几分钟后,就来到了悉尼著名的岩石区。正当我四处踅摸,看看有什么可照的时候,突然一队穿着打扮非常扎眼的人进入我的镜头。

 

“亲历”历史

      看!走在队伍最后面的这人,他的穿戴绝对是维多利亚时代的风格;三角帽,燕尾服,袖子上还缀有长长蕾丝花边呢!前面的小姑娘们穿戴的也是与众不同。是要演出么?看一场街头演出也不错,于是我紧紧跟上。

 

“亲历”历史

     走了一会儿,他们就来到了一座雕塑前面,小姑娘们纷纷席地而坐,一个穿红色衣服的老师模样的人站在前面说着什么,那些孩子都静静地听着。

 

“亲历”历史

     老师讲了几分钟之后,就请上两位同学来,让她们讲。这时我才意识到这可能是在上课。

 

“亲历”历史

     他们就这样,一会儿讲课,一会儿提问,不断的有学生站到前面去发言。

     学生们或站或坐,悉听尊便。也有孩子一边听一边吃东西,老师也不阻止。还有些孩子穿、脱自己的外套,或是整理书包,非常自由。但只要没有打扰别的同学听,老师也都不在意。但是多数孩子还都是听得非常专注。

 

“亲历”历史

    讲课告一段落,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转移战场。

 

“亲历”历史

    穿过一条马路来到这个街口。看那些老师好像在清点人数。我也清点了一下:学生有20人左右,老师有6个。想想我们带学生出去,可没有这么高的师生比。

 

“亲历”历史

     这是一座很高的房子,房子是用很大快的岩石砌成的。因为年代久远,岩石已被风化的粗糙不平。

 

“亲历”历史

    老师在让学生向上看,我不知道他们在看什么,是看房子究竟有多高么?

 

“亲历”历史

    这肯定是个古迹,是个历史见证。

 

“亲历”历史

     许多孩子都在用手抚摸那些岩石,我想一定是老师要求的。让她们用这样的方法来“亲历历史”。

 

“亲历”历史

    可能是这堂课结束了,也可能他们又在转移战场,看着小小的队伍逐渐远去,我不禁陷入了沉思:那些稚气未消的孩子,凭借那个时代的服饰,抚摸那个时代的建筑,会有怎样的感受?不知那些孩子是否真的走进了历史?

 

小资料:

    岩石区的范围大致以Cahill Expressway和Bradfield Highway为界线,一直延伸至港湾边。岩石区(The Rocks)的名称源于1788年1月建造罪犯帐篷的岩石海岸,这是悉尼最早开发的地区,曾一度是海员、贸易商、盗贼和妓女的出没地,也是1900年夺去100人性命的腺鼠疫爆发地点,更多的破坏发生于1920年代,为了铺设悉尼大桥南端的通路,一条条街道整个被摧毁。直到1970年,展开了仔细的修复作业,把这个地区转变为游客向往的地方。

    岩石区可说是每个来到悉尼的观光客的必游之地,这儿是悉尼最早开发的地区,有着许多代表悉尼开拓史的老屋老街。

    1787年来自英国的菲力浦船长(arthur phillip),在250天的航行之后终于抵达了澳洲,菲力浦船长将这个首度落脚的港湾取名为悉尼湾(sydney cove),并带领随同前来的警卫与犯人,在这块砂岩海角上扎营,自此开启了澳洲的历史新页,岩石区也就成为悉尼发展的最佳见证。

  乔治街(george street)是岩石区的主轴,也是澳洲第一条街道,岩石区的范围大致以cahill expressway和bradfield highway为界线,一直延伸至港湾边。 19世纪初期,岩石区为悉尼最时尚的地区,建造了许多美丽的房子,之后船业运输兴盛,岩石区成为澳洲历史在商业、建筑、农业、医药等方面的重要一页,同时也孕育了许多艺术家。然而步入20世纪,特别是1930年代悉尼港湾大桥兴建之后,岩石区则陷于贫穷、拥挤的恶劣居住环境。

    直到70年代悉尼湾管理局(sydney cove authority)成立后,岩石区逐渐重整为现今悉尼最受游客欢迎的观光据点,现是悉尼湾边最能让人悠闲漫步的亲水区,有宽广的散步道与草地任你倘佯;这儿还有可以享受阳光与海风的临海餐厅、老饕们可以大啖海鲜、畅饮啤酒;这儿还有情趣独特、只在周末登场的岩石区市集(the rocks market)。漫步岩石区,不仅窥得悉尼成长遗迹、遥想菲力浦船长登上新大陆的情景,更是在悉尼最精华的观光区、吃喝玩乐的最佳地点。

    苏珊娜房舍是一连四栋的老屋,建于悉尼开港初期的1884年,保存完整的建筑结构与内部设置,让人可清楚了解早期移民劳动阶层的生活。转角的建物并化身成老杂货店,于周末开张,贩售一些具有百年风味的手工艺品。苏珊娜房舍的建筑并不特别华丽、内部摆设也无法归类于什么流派,但它最大的特点是他从未大规模整修过,可说是真真实实呈现出距今100多年前的悉尼一般市民的住宅风貌。目前的管理者新南威尔士州历史建筑基金会(historic houses trust of new south wales)也尽量让它维持原有样貌,小巧的钢琴、泛黄的窗帘、朴实的床铺,就连后院里简陋的卫浴设备都保持原样,甚至,这四栋房屋中的二楼,原本是可以一眼就望到美丽的悉尼港(现在窗外尽是高楼),基金会还特别摆上了一张当年窗口景致的老照片。所以,请别嫌他有点老旧还有点潮湿,老房子嘛,就是要原汁原味才有价值,走访悉尼的起点——岩石区的乐趣不就在这儿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