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孩子宝宝脾胃润肤露中医师 |
分类: 生活照顾 |
随着气候转凉,很多家长都在纠结要不要或者能不能给自己的宝贝洗澡的问题,洗澡怕孩子着凉,不洗又怕孩子不舒服,那么冬天孩子到底应不应该洗澡呢?如何洗澡才能避免孩子着凉呢?接下来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一一谈谈。
中医看“冷暖”
平素的护理中要注意孩子体温调节的问题,通俗地说,孩子还要凉着带。但是,平时也要注意“三暖一凉”,即为背暖、腹暖和足暖,而头要凉。
背部~冷暖适宜
背部是诸阳经汇聚之处,喜温恶凉,寒、风之邪最易侵犯而致病,所以保持背部的“适当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的机会。但不可“过暖”,过暖则孩子背部出汗多,出汗多反致背湿凉,易招致风寒湿等病邪侵入而生疾病。
腹部~保护脾胃
腹部为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即是保护脾胃。孩子脾胃常不足,腹部感受风寒之邪,孩子会肚子痛,胃气上逆则会呕吐,使脾胃不能正常稳定地运转,影响到乳食的消化吸收,则不能把营养物质有效送至全身各个器官组织。另外,中医还认为,脾胃与免疫功能有关,对于疾病的预防有其特别的重要性。
脚部~感知冷暖最敏感
脚部是阴阳经穴交会之处,皮肤神经末梢丰富,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孩子的手脚保持温暖,才能保证身体能够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头部~喜凉恶热
Tips
洗澡时~保暖工作要做好
每次洗澡的时间宜在两次喂乳之间,避免宝宝喂奶前过度饥饿及哺乳后洗澡发生溢奶。对于睡眠不太好的宝宝可在晚上睡觉前洗,会使宝宝睡眠安稳。整个洗澡时间为最好在5~10分钟,洗澡时间过长会因水温降低使宝宝着凉。
工具
干爽温暖的大浴巾、小毛巾干湿各1条,医用棉花球1筒,婴儿专用沐浴露和洗发露,婴儿爽身粉。因为孩子的皮肤娇嫩,同时含水分也多,一般不必要准备保湿霜,即使使用也要选择该年龄段专用的,以免化学药品刺激孩子皮肤,特别是容易长湿疹的孩子。
Tips
洗澡时注意先要清洗臀部、两腿间的皱褶处和大小便排便通道口,都要用温湿的棉花球蘸些润肤露轻拭轻抹。不要擦,棉花球用一处换一个。用润肤露有利于抹去较难除去的油脂性排泄物和水溶性分泌物,优质的润肤露还有抵御细菌的作用。
洗澡后~皮肤护理不可少
皮肤护理
在皮肤皱褶处、颈下、腋下、肘弯、腹股沟处涂润肤露(润肤露不能使用成人的,以避免化学物品对孩子皮肤的刺激),在干燥的冬季可全身涂抹。有湿疹的宝宝在湿疹部位涂抹湿疹膏,给有痱子的宝宝敷痱子粉。然后给宝宝穿上衣服,防止着凉。
眼睛护理
可以用手轻轻地在宝宝的眼眶周围做按摩,有利于眼部肌肉的发育及泪囊管的通畅;如果宝宝平时眼屎比较多,可用生理盐水清理上下眼缘,或用羟苄唑滴眼液,洗完澡后给宝宝点上一滴,防止眼结膜发炎。
耳、鼻、口护理
洗浴过程中严禁水流进宝宝的耳、鼻、口。检查耳孔有无分泌物,若有则轻轻用棉签清除,并请耳科医生做详细检查。鼻孔中若有鼻痂影响呼吸或吃奶时,可用棉签蘸温开水,轻轻擦拭,或是滴一滴乳汁入鼻,待干痂变软后,轻轻按摩鼻翼两侧,鼻痂会自动排出。
脐部护理
新生儿脐带7~10天会自然脱落。脱落前,要将脐带残端提起,用碘伏清理根部。脐带脱落后,会有少许黏液或血迹,也用碘伏涂抹消除。
洗澡后~保暖莫过度
洗完澡后最好用一条干爽而温暖的大浴巾,把宝宝“打包”,年龄越小的孩子,体温调节中枢越差,所以越小孩子越要注意洗澡后的保暖。对于新生儿,可以打包后放在预热的电热毯上,1~2分钟后关掉使其慢慢“降温”。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过度保暖,而造成捂热综合征,要保证孩子体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