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出现“+”&血压升高,别慌!

标签:
准妈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血压疾病血压妊娠高血压 |
分类: 孕生活 |
尿蛋白出现“+”&血压升高,别慌!
孕妈有烦恼
孕34周+4天时做孕检,发现尿蛋白有3个+,而且血压有点高,135/85mmHg,双腿浮肿,手指头有麻痹感觉。怀孕前我没有肾脏疾病啊,怀孕后每次产检也都很及时,没发现有肾脏问题。医生给我的诊断是子痫前期,建议住院治疗,住院期间以药物治疗为主。出院那天验尿,结果验出来尿蛋白还是2+。同时手也开始有些肿了,早上起来的时候脸上也有点肿,不过脸上到下午基本上就消肿了。想了解一下,子痫前期是什么?怎么引起的呢?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怀孕前血压正常的孕妇在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前也叫子痫前期,或先兆子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妊娠期特发疾病,发病率约占全部妊娠的3.9%。
哪些准妈妈易中招?
此时,你一定很想知道哪些准妈妈易患妊娠期高血压吧?自己会不会患这种病呢?以下3类高危人群,准妈妈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有高血压病史
如果准妈妈怀孕前就有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等慢性病,也易与妊娠高血压疾病不期而遇,病情也可能更为复杂。如果是经产妇,怀第一胎时就有妊娠高血压疾病,那么怀第二胎时被这个不速之客困扰的几率也是较高的。
2.怀双胎
怀有双胎的准妈妈的发病率也较高。另外,羊水过多及患过葡萄胎的准妈妈也易患此病。
3.高龄初产妇
年龄大于35岁且第一次怀孕的准妈妈,属于高龄初产妇。高龄初产妇的各种并发症均高于一般准妈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也不例外。
及时发现妊高征先兆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什么特点?如何提前发现呢?产检时遇到以下3种情况,准妈妈们就要提高警惕了。
1.高血压
2.蛋白尿
3.水肿
药物控制加休息,积极治疗妊高征
做好饮食控制,规律产检,第一时间预防妊高征
1.多学习相关知识
准妈妈们在孕早期甚至是孕前就应主动了解关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知识,从而提高警惕性。
2.饮食调整要做好
坚持三高一低
钙的摄入要充足
适量补充铁锌
脂肪的摄入要减少
蔬菜和水果多吃
准妈妈们一定要重视产前检查,并坚持定期检查,以便发现异常及时治疗。妊娠早期应测量一次血压,作为孕期的基础血压,以后应定期检查。尤其是在妊娠36周以后,应每周观察血压及体重的变化、有无蛋白尿及头晕等自觉症状。大多数准妈妈都是症状出现后才去检查,其实发病前的预防更重要。
4.休息好,身体才好
准妈妈每天的睡眠时间要在8~10小时,安静、清洁的环境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另外,准妈妈在睡眠和休息时最好左侧卧位,这样有利于增加胎盘绒毛的血液供应,对宝宝有利。
别走入这些误区
误区1
孕前血压偏低就不会患病
误区2 怀孕后尽量不活动
很多家庭都认为怀孕后就不要干活,专心养胎,特别是患病时,更是什么都不要干了,最好卧床休息。这是一种不科学的做法,除非是医生要求绝对卧床保胎,其他时候都可以做一些轻度的体力活动,如散步和简单的家务劳动,能使准妈妈精神放松,并有助于控制体重。
误区3 没有症状就高枕无忧
很多准妈妈都认为没有症状就代表没患妊娠高血压疾病。事实上,在患病初期是没有任何自觉症状的,但不要认为没有症状就代表没有妊娠高血压疾病。准妈妈们一定要按时产检,以便及时了解自身的状况。很多准妈妈都是在出现头晕、头痛、眼花、双腿水肿不退等症状时才去医院,但是此时大部分病情都已发展到了中度了。
误区4
分娩后血压自然就正常
患有此病的准妈妈认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诱发的,所以分娩后症状自然就会消失。其实,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准妈妈分娩后是需要一段时间才会恢复正常血压的,而且产后3天内仍是发生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阶段。所以,准妈妈要遵从医嘱服用3天降压药,以控制血压,产后一个月务必到医院进行复查,尤其是血压、尿蛋白等的检测。多数人会在产后一个月左右恢复正常,如果没有恢复正常,应请医生及时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