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儿,妈妈需要你的帮助

标签:
育儿 |
分类: 幼儿心理 |
宝贝儿,妈妈需要你的帮助
文/蒋佩蓉
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习惯用业绩说话的人,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难以容忍任何纰漏。但孩子天生就是马虎鬼、闯祸精,他们总是在浑然不知的状态下激怒我,并耗尽我所有的耐心和宽容。
如何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洗碗?
当凯恩开始学着洗碗时,他总是忘洗一个盘子,或在桌子上留下泡沫。对此我的第一反应要么是愤怒(你怎么如此不细心,犯下这么明显的错误),要么是不满意(重做,你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甚至干脆自己跑上第一线充当消防队员(你实在太笨手笨脚了,还不如让我来,我做得更快更好)。但如此一来,他根本没机会自我训练,在我没有监管的情况下把碗洗好。
明白这一点后,我不得不咬紧牙关启动妈妈的“表扬”功能:表扬他的努力,以及对这个家的贡献;在他忘记清理洗碗过后桌上的泡沫时,和风细雨地告知他这样会给家人带来麻烦;指点他如何确定餐具已经足够干净。当我的脑海不断叫嚣着“走开走开,别挡着,我自己来做更好”时,我必须控制住自己,只是站在旁边摆出一副“妈妈真的需要你帮忙洗碗”的表情。
做有超能力的妈妈对不对?
在我的《佩蓉的妈妈经》一书里,我曾分享过我的“救世主情结”:当我面对孩子的不完美时,我要不就是自己挽起袖子重做一次,要不就是看不惯他们的拖拉,索性一开始就自己动手。不管是训练孩子做家务,还是让孩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其实都是父母自我解救、抵制自我欲望的过程。简单说来,也就是让孩子有机会去尝试、去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提升。父母则弱化自我,以便孩子成长得越来越强。
因为父母弱,孩子便强。当父母做减法,孩子才能不断做加法。
一些父母曾经问我,如何培养孩子在面对逆境时的韧性。在问这个问题前,你得首先了解,你的孩子有多少机会去尝试新事物和被允许失败。当遇到不如意时,情绪波动的孩子往往会下意识地开始哭泣,你能抵抗住孩子的眼泪攻势,收起自己那颗蠢蠢欲动要越俎代庖的心么?培养孩子的天性,除了要了解孩子的个性之外,另一个关键是学着当一个不完美,并非超人的父母。
为什么“虎父”常养出“犬子”?
《小康》杂志2012年8月刊里,有一篇名为《“香蕉人”的汉语困扰》的报道。记者走访了很多城市,采访了很多美籍华人,探寻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这个群体去学习并流利掌握父辈的母语——汉语。记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个规律,父母英语水平较好、文化层次较高的移民家庭,子女的汉语水平较差;相反,父母英语不好或文化水平层次不高,子女的汉语反而不错。在英国伦敦唐人街聚集着很多华人商店,有小型超市、酒楼餐馆等。这些店家和伙计都是来自广东省和福建省的移民。他们绝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更有个别人是以非法途径来到英国,即使来英国很多年依然不怎么会英语。但是,他们的“BBC”子女不但说一口正宗的伦敦腔英文,还能说地道的广东话或闽南语。与身为美国移民的王先生家的不同在于,他们在家里一直跟子女说汉语。
大量研究表明,事业有成的母亲养育的孩子,与那些很普通的母亲带大的孩子相比,往往更缺乏自信,主动性不够,获得的成就反而低。这和中国俗语所说的“虎父无犬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截然相反。为了教育好儿子们,我决定弱化自己,将成长的空间让给家中的小男子汉们。
分享向孩子认输的艺术
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施行方法:
玩游戏: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花大量的时间与他们一起玩各式游戏,尤其是各种棋类,如象棋和“地产大富翁”。当孩子们还小时,为了不动声色地“放水”让他们赢,我还颇费了一番功夫。随着时间推移,他们逐渐长大,我反而得十倍小心才不至于输得太过惨烈,竭尽全力才能偶尔翻盘。在孩子们眼中,一切都没有变,赢妈妈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只有我才知道其中奥秘。
回答问题:孩子们对一切都非常好奇,总能冒出各种问题令我应接不暇。从一开始,我就下定决心不做“百科全书式”的完美妈妈。面对不懂的问题,我都诚实地说“我不懂”,并将这些我们都不懂的问题全部集中在“问题停车站”里,等我们有时间时,便全神贯注地一一解决。慢慢地,情况发生了变化。当我忍不住想偷懒,想从孩子那里直接得到答案时,他们反过来会扔给我找答案的工具,让我自己去找。
运动:
在加拿大长大的我,打曲棍球很有一套,读大学时是一名优秀的滑雪运动员。当我和先生带领家中的小男子汉开始接触滑雪或是溜冰时,我们不得不故意放慢脚步,带领他们从最简单的滑道开始,并自然而然地让他们超越我们。现在,他们已经学会了很多我俩不会的滑雪动作。当我们滑雪时,已经变成孩子们放慢脚步等爸妈了。
音乐:林家乐队组建之初,凯文刚上初二,刚开始学习弹吉他。而我和先生已是多年乐队老搭档,但为了凯文我们选择了放慢脚步,陪他一起练习最简单的歌曲,这样一来,刚学习打鼓的凯恩也能跟着练习而不会觉得太难。
对于喜欢玩音乐的爱好者来说,长时间练习一首基本的简单曲目是枯燥无味甚至痛苦的,难免令人手痒难耐。我还记得那时,每每排练结束孩子们去玩时,我和先生为了过足瘾要额外多奏几曲。现在,家中孩子的音乐水平都已经超越了我俩,在一次全家一起演奏时,我节拍不稳定,被凯恩纠正了好几次,而他却能稳如一个节拍器,节拍非常到位。
家务:当孩子们小的时候,要容忍孩子的龟速和各种笨手笨脚,实在是对父母们的大挑战。还记得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去杂货店购物,我总是自己大包小包扛着,让孩子们压根就没有动手帮忙的机会。当我懂得向家中的男人——先生和孩子们寻求帮助后,我终于从苦力中解放出来。现在外出旅行,我只需管好自己的钱包,把沉重的行李都留给家中的大小男子汉们。这难道不是自我弱化的最好奖励么?
这些建议,适合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