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产后关怀 |
有时候,我真的好累
文/君好
当宝宝降临的兴奋和喜悦被时间冲淡,现实的压力便扑面而来。当了妈妈之后,你是否经常有忍不住突然发怒,或是抑制不住眼泪崩溃大哭的时候?当烦恼过去,心情转晴,又是否暗自懊悔过:我当时是怎么了?这篇文章所列述的种种,想要告诉妈妈们一件事:你不是一个人。
妈宝微语录:我这是怎么了?
明知淘气是小孩的天性,可我就是控制不住发火
“宝宝2岁半了,正处在第一个逆反期。特别调皮,还总爱挑战我的极限。最近他总爱在傍晚忙于做饭的时候找我的麻烦,一会看不见他就把身边能撕的撕个粉碎,能够到的全部打翻弄一床。看到狼藉的一片,我再也无法控制情绪,冲他发了好大的火!”——乐乐妈
没心思打扮自己
“每天都感觉很累,早上醒来一睁眼所有事扑面而来,总感觉莫名烦躁。现在化妆、买新衣服的心思都没了,人变邋遢了,也不爱出门了。不出门的时候,衣服懒得换,脸都懒得洗。生活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天一天的重复,乐趣越来越少。”——紫涵妈
脑子很乱,连宝宝哭声都听不到
“每次临近周末,积累了一周的疲倦让我再也坚持不住,脑子里嗡嗡地响个不停。有时忙起手中的事情,会忘记宝宝的存在。等回过神来,才发现宝宝在那边已经哭了很久,才赶忙跑过去看他。由于劳累情绪差到极点的时候,听到宝宝那边哭声又响起,有时会突然变得暴躁,内心嘶吼着‘你再怎么哭我也不理你’!过去这阵后又后悔莫及。”——淼淼妈
把不满发泄到爸爸身上
“我把对家务事和育儿事的厌烦转移到了向来对任何事不管不问的孩子他爸身上,利用手边所有东西来发泄我的不满。洗碗的时候,在确保不碎的情况下努力磕碰出最大声,擦玻璃时故意把玻璃摇晃得叮咣响,收拾床铺时,连枕头也能摔打得很大声。老公躲在旁边一声也不敢吭。”——马妈妈
躲到漫画中发泄一番
“在事情多得做不完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再不放松不行了’。我就会把所有事放到一边,拿着漫画书躲到厕所里,沉浸在漫画故事里,怀念下自己还是孩子时候的日子。大约躲一个来小时,再从漫画中回归到现实,好像就不那么烦躁了。”——小叮当
别人无心的一句话我就爆点
“繁重的育儿事压在心头,我一直在忍。别人稍微的一句话就会引起很大的情绪波动,我知道是我自己有问题。尤其是听到别人对我养孩子的方法品头论足的时候,我特别容易爆发。在街上遇见朋友,谈论起照顾孩子时,总有人说‘还是应该坚持母乳喂养’之类的话,我一听就烦,又懒得解释太多,只能敷衍地点点头。真想告诉她‘管好你自己的事情就好’!”——若兮
发脾气后又无限自责
“平时非常疼爱宝宝,快把她宠上天了。但有时也会突然对宝宝发脾气,甚至大喊大叫。这时说明是我的压力和劳累已经堆积到极限了。事后,我又会万分懊悔地抱着宝宝不撒手,一直对她说‘对不起’。每到这时候,之前堆积成山的压力好像瞬间被击碎,完全被释放干净了。虽然很神奇,但也很自责。”——司楠
妈妈们的恼人压力来自何处?
晓辉妈妈:不给力“造奶机”的挫败感
“晓辉3个月后,奶水就不如以前多了。特别是到了晚上,再也没有之前涨得不行的感觉了。喂他15分钟后得趁机赶紧哄他睡觉。每次刚躺下时,那边就传来惊天动地的哭声,又得起身赶紧把他抱在怀里,继续喂。日复一日地如此重复着……
之前一直以为自己的奶水很充足,过了3个月才发现也不过如此。于是我开始想办法让他接受瓶喂,为下步喂奶粉做准备。但过程非常艰难。好不容易冲调好的配方奶,宝宝一滴不进。过一会,我又抱着‘说不定这次就会喝了’的希望,一直尝试到整瓶奶凉掉,热好后再凉掉,宝宝还是不肯喝,最后只好全部倒掉。每次倒的时候,觉得我的人生就要像这瓶奶一样,没有任何意义地耗光了。
到现在也还没找到好的转奶办法,只想对那些自以为奶水充足的妈妈们说:别高兴得太早。现在唯一的安慰是期盼老公下班回来,抱抱我,哪怕只说些无关痛痒的话安慰安慰我这个失败的妈妈。可是最近他回来得比平时都晚,相处时间变短了,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尽头?”
文慧妈妈:勉强坚持的结果是,有一天全部一齐爆发
“平时在丈夫、婆婆的印象中,我在照顾孩子上几乎没有怨言。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任老大老二怎么折腾我也不会发火。其实我心里知道不是不生气,只是一直在忍耐。脾气抱怨是可以在内心积累的,心一天天变沉重。就好像滴水的水龙头一样,一会儿一滴,早晚也能积满一水池,然后顷刻爆发。
那天因为很小的一件事,我就爆发了。丈夫问我为什么发那么大的火,我冲他大喊大叫,把所有委屈一吐为快,近乎歇斯底里。其实,要说照顾孩子的辛苦,说出来都是些零碎的小事,宝宝不肯乖乖吃饭、总是哭闹个不停等等,但就是这些小事的不断积累,和看不到尽头的绝望,才演变成许久挥散不去的烦恼。”
小希妈妈:没有自我更新的空间,慢慢演变成麻木
“有了孩子之后,自己所有时间都被琐碎的家务事、育儿事填得满满当当。想上卫生间,手里有活能忍一会是一会;肚子饿了,先等喂饱宝宝再说;朋友叫去喝茶,还要陪宝宝看书不如改天……其实并不是有人强迫自己这样,所有自己想干的事情,只是会本能地往后放。虽然这确实出自自己的意愿,但自己的愿望长期得不到满足,时间一久,内心会变得麻木,提不起情绪。
还经常让我抓狂的事情是,总得应付宝宝的突发状况。比如说好10点前睡觉,经常因为宝宝闹脾气而拖到12点以后。宝宝睡眠很浅,白天睡2~3次,每次睡20~30分钟就醒,醒来就闹。每天光浪费在哄睡上的时间就很多。开始扶站后,视线更是一会也离不开。
现在,不用说和朋友出去喝茶,自己想停下手喝口水都变得奢侈无比。有时真想狠狠心,哪怕有那么一个小时能撒手不管也好。久而久之,在这种心情下,渐渐变得麻木,陪宝宝做游戏时,发现自己现在想笑都好难……”
靖童妈妈:老公的不理解加重了我的挫败感
“丈夫比我大8岁,现在36。虽然比我大8岁,但他很喜欢跟我撒娇,交往时我没觉得这有什么,反而觉得挺可爱的。丈夫工作之余在职读研究生,考虑到他要兼顾工作和学习已经很累,我便把家务活和照顾孩子的责任全部揽下来。每天忙个不停,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很大压力。当然这是我自己选择的,我没有怨言,只不过希望老公能多体谅我,安慰安慰我,在我看来这个要求一点也不过分。
但是,我的付出他似乎一点看不到。学累了时,就把头往我的腿上一放,让我给他又揉头又揉肩,一点不考虑我累不累。以前我都顺着他,但有时实在撑不住,就会冲他大吼:‘我不是你妈!你累我也累,凭什么我累成这样还要伺候你!’让我伤心的是,他不安慰我,还反过来指责我不如以前温柔,总拿我的现在和以前比,这让我更加懊恼。真的是我变了吗?”
思文妈妈:和公婆的相处也是压力之一
“我的性格比较直,想什么说什么的那种。但是结婚之后,我知道对婆家人不能什么都说。所以我很不喜欢跟丈夫回家。婆婆总说,开车十分钟的路,以后要常去坐坐。但我还是尽量控制在一个月一次的频率。而且是当天来回。
公公婆婆知道我不是很爱去,经常抱着孙女旁敲侧击:‘这么久不见思文想不想爷爷呀?下次妈妈不带你来你自己来好不好呀?’每到这时候我就很想反驳他们,小孩子自己怎么能来?但还是忍住了,憋得真难受,还得强装笑脸。公公还经常从我手里把宝宝夺走,只有宝宝要吃奶了才会轮到我抱。当然,每次从婆家回来,给老公脸色看是必然的!”
春晓妈妈:和婆婆的观念差异让我抓狂
“有了宝宝后,公公婆婆为了照顾孩子搬来和我们同住。此前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真住在了一起还是很多麻烦事让我受不了。比如他们心疼老公,我让他帮宝宝换尿布,他们就有意见,说这种事哪能让男的来,一副‘这明明是当妈的该干的事’的架势,弄得我很不痛快。
和婆婆在育儿理念上的差异是我每天需要面对的最大麻烦。比如,宝宝不好好在餐桌上吃饭,非要边玩边吃,我遵照早教专家的说法,宝宝离开餐桌就不再给他吃东西,以此培养他好好吃饭的习惯。结果宝宝刚一下桌,婆婆那边立即一大块香蕉塞嘴里,宝宝当然不会再惦记吃饭的事!我试过把我的方法讲给她听,可是依旧见不得孙女饿着。我很无奈。
我希望能跟丈夫倾诉这些不满,或是让他帮我去跟公婆说,但先生一副能忍则忍的态度,不让我提意见。这样的生活快让我窒息了。”
雯雯妈妈:老公的要求让我烦躁
“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宝宝,精神负担已经很重了。最烦的就是老公还不断提出那个要求,真的很烦!每次我都以‘累了’、‘宝宝湿疹还没好’或是‘宝宝嘴里起泡了’为理由拒绝他。有时我还故意很晚也不哄宝宝睡觉,等老公先睡着,我再和宝宝一起睡。有时真的觉得自己很可怜,全家人都不断地给我施加压力。”
再忙,也要抽时间做这些事
1.找个可以倾吐烦恼的女朋友,最好也是妈妈
有可以谈心的女性朋友是非常美好的,因为那种“三姑六婆式八卦的闲聊”是非常有作用的减压方法。当有人理解照顾孩子的苦,有人知道工作的累,有人明白小腹凸出、胸部下垂带给我们的恐惧,体会过被老公和孩子气得半死的伤,那种轻松和释然,不是家庭里的任何人能够给予的。妈妈绝对不能以自己的家庭、事业繁忙为由,将自己封闭在家庭的小空间里,应该多给自己找几个可以谈心的女朋友。这样,在自己感到很紧张、很焦虑的时候,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一个倾诉的对象,而且朋友能给予很多具体的帮助,这些可能都是在家庭成员能力之外的。
2.了解自己的能力,不要过高期许
80后父母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特点。刚开始面临新生命来临,每个人都摩拳擦掌信心满满,但随着孩子来临,面对手脚乱动、嗷嗷啼哭的孩子,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应对能力显得很差。
相信自己,对自己的期许很高,对于妈妈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这能维持我们积极而又乐观的心态。但是如果期望值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很大,或者近于偏执地自满,那么内心深处对自己失望的结果就会转化为责怪他人和环境的借口。所以,妈妈应该对自己有正确的期许。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协调各方矛盾,不把工作和孩子当成是人生的负担。
3.自我意识各种压力
遇到压力时,自己的心理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妈妈可以将一些能够让自己情绪波动很大的事件记录下来,比如孩子生病、经常加班等等,然后逐一思考:这些压力会带给我什么样的影响?如果自己不去处理,会产生的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当妈妈把最坏的结果记录下来之后,会发现很多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可怕,这样在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才会恢复勇气和自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压力。
4.必要的积极自我暗示
妈妈感觉到有负面情绪产生的时候,可以经带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可以在心里默念:“我会是一个好妈妈”、“我能做得更好的”、“我的心情会越变越好”等等。当一个人接收到更多积极的信息之后,对负面的关注就会降低,情绪也会逐渐变好。
5.建立失落亲友团
由于工作压力大等种种原因,越来越多年轻父母把孩子交给了自己的父母,80后“只生不养”现象普遍存在。但由于生活背景和受教育情况等方面的不同,两代人在育儿观念和方法上存在巨大分歧,这种育儿代沟又让他们头疼不已。老人家最爱说的是“我以前也没那么讲究,不照样把你们养大了”,而“80后”最爱说的是,“书上就是这么说的,你那个想法早就落伍了”。一个屋檐下,两代人的观念,细枝末节的碰撞,着实让很多人郁闷不已。
不妨在各种矛盾爆发之前,把婆婆看作你的求助对象,婆婆也疼孩子,出现问题时,如果意见不一,不妨把问题抛给她,询问她的意见,多跟她沟通,一起寻找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经常跟老公谈谈自己的烦恼,把心中的不满和压抑都宣泄出来,有利于情绪的排解和缓解压力。
6.烦躁时,大声唱一遍张学友的《烦恼歌》:
“过重的背包/过度的暴躁/什么都不要/一起呼叫/没有烦恼/除了呼吸其他不重要/除了现在什么都忘掉/心事像羽毛/越飘越逍遥/烦恼什么烦恼/除了心跳没有大不了/人们不该去羡慕飞鸟/世界比我大/把自我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