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快乐的阅读私享家

(2013-01-21 15:03:25)
标签:

育儿

分类: 幼儿心理

做快乐的阅读私享家

文/刘湘梅 主任  编辑/吴钰

做快乐的阅读私享家

每天抽出半个小时来跟孩子一起读书,你做得到吗?

 

阅读习惯可是要从小培养的。很多父母都非常享受每天的亲子阅读时间,既让孩子从小爱上读书,又增进了亲子感情。当然,亲子阅读也需要父母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妈妈的困惑与经验吧。

 

亲子阅读也考验父母的“功力”

 

小宇妈:

 

儿子1岁左右,我给他看《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是一本可以跟孩子边读边“表演”的书。小兔子说:“我跳的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大兔子就说:“你跳的有多高,我都能达到你的高度。”书里说到什么动作,我就给他做什么动作。

 

儿子那时候好多语言还说不出来,但是有一天,他跑到我跟前,使劲地跳。我很快就明白,他是想跟小兔子一样表达他很爱我。书真是好东西,孩子会享受跟爸爸妈妈一起读书的过程,他觉得是一种享受,是亲子之间特别好的沟通途径。

 

专家说:

 

你怎么让孩子觉得这本书特别有意思?至少2岁之前的孩子都对象声词特别感兴趣。你总是用惊讶、夸张的表情给他读,他就会被吸引住,还可以像小宇妈妈这样,用一些肢体语言来帮助孩子理解。

 

Tips:

 

亲子阅读的时候父母不要太矜持,尽量用孩子能够接受的语气、语言,让自己完全回到一个小小孩的心态,去体会这本书,带着童心跟孩子一起读。可能有的父母会感觉亲子阅读特别的正式——“来,孩子,我们一起来看这本书。”另外,你的语气比较平淡的话,孩子也很难用心。

 

重复阅读是为了确认认知

 

凡凡妈:

 

凡凡总是要求我重复地阅读同一本书,说实话,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最多的一次,我一个晚上把一本书念了十几遍。我发现,孩子会很执着地爱着一本书、一个故事。天天重复的这本书,他知道每一页讲什么,他会跟着你读,虽然他一个字也不认识。我想,这样也算是培养记忆力吧,所以就一直这么坚持着。

 

专家说:

 

3岁前的孩子喜欢重复,通过不断重复来确认某个事情,他们的经验在不断的重复中才能够形成。这种现象3岁以后就很少出现,这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应该满足孩子自我成长的需求。从阅读的角度来讲,建立对故事的构架是需要时间的。

 

孩子阅读从图开始

 

小梅:

 

我发现孩子看书的习惯跟我们不一样。我们看一本书绝对是先看字,可孩子是先看图。以前的儿童图书都是用文字来解释画面,现在很多的绘本并不是在解释,而是图和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互相补充、互相解释。妈妈念的是文字,孩子却在看图片,再理解妈妈的语言,我觉得这对孩子的思维是一种训练。

 

专家说:

 

一本书首先吸引孩子的是画面,图比较大,画面很简单、单一,有可能就是一个小动物,或者一个场景,非常简单,色彩鲜明,这样才能一下子吸引住孩子。有些给低龄孩子看的绘本,就是纯白的底,有一个人物或小动物,非常简单的画面,但是容易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亲子阅读为独立阅读做准备

 

小豆苗:

 

亲子阅读是一个特别享受的过程。一本书拿来阅读的时候不是我读他听、我讲他看、让孩子被动接受。而是亲子之间,一起来分享这本书。我给孩子选的书,会有很多跟他生活相关的有趣内容,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阅读本身。但是我有一个疑惑,如果我这样跟他一直“共读”下去,会不会他以后一看书就要依赖我,影响他的独立阅读?

 

专家说:

 

亲子阅读是通往独立阅读的过渡。孩子刚阅读的时候,既不识字,认知水平也有限,需要父母来引领,在引领的过程中孩子慢慢培养起来对书的感情,对阅读的兴趣。当他大一些,可能认识一些字了,也有一定理解力了,父母可以在他想看书的时候让他自己看。其实四五岁的孩子就有独立阅读的欲望了,如果是他自己能掌握的,他就愿意自己去看。

 

Tips:

 

孩子自己阅读的时候,父母不要过多的干涉。他愿意跳过看,或者从后往前看,或者只看那一页,都不影响他对这本书的理解。就算他把故事看成那样,加上他的想象了,这也是一种收获。为什么要按部就班,逐字逐句的阅读?我们每个人看完一本书都有自己的理解,孩子也是。孩子加上他自己的想象更好,说明他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阅读与实践相结合

 

晨晨妈:

 

现在家长对书、游戏、玩具都要问它的功能是什么,其实可以少一些这样的问题,回归到阅读本身去,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了解很多东西。我喜欢把阅读的活动扩展到生活实践中。比如我儿子一两岁的时候特别爱读《噼里啪啦系列》,其中一本是《车来了》,就是讲3个小主人公为了去一个商店,怎么在公共汽车上让座、不乱跑、上下车要排队等,在商场里怎么玩、怎么吃饭,最后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特别巧的是我们家门口有一趟公交车,下了车过马路就是商场。我带着儿子把整个过程走了一遍。每到一个环节,儿子就会说,河马他们该干什么了。回家自己还在总结:“我们的公共汽车跟河马他们的不一样。我们到站了,有喇叭报,他们的要按钮,司机就停车。”这件事情,他回忆了有两三年,我也觉得很有意义。

 

专家说:

 

给孩子看的书,故事应该是简单的,贴近孩子的生活,让他们特别感同身受。孩子会在书中寻找亲切感、安全感,他愿意说“跟我一样”,去寻找认同感。有了情感的共鸣,就会更容易接受故事、接受阅读。用阅读扩展活动把阅读和实际生活完全联系在一起,更能加强孩子的认知,比如晨晨妈妈的做法,就让孩子很深刻地了解了交通常识、公共秩序等。

 

给孩子看他喜欢的书

 

雨晴妈:

 

我女儿是一个情感比较敏感的孩子。我和她一起看《彩虹色的花》,可她觉得,那么美好的彩虹色的花,把自己的每一个花瓣都送给了别人,自己却凋零了,让她很伤感。宫西达也那一套恐龙的故事,我在给她读的时候,自己都要掉眼泪的,她本来就是一个多情敏感的孩子,看到那几本书眼圈就红了。

 

看来,我在选书上有些太主观了,这些书好是好,但不一定适合我的孩子,如果孩子看书就想掉眼泪,她一定不会再喜欢阅读的。我上网搜、找人推荐,买了几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蚯蚓日记》这类比较幽默的书,女儿又喜欢上了阅读。

 

专家说:

 

给孩子选书,一定要选孩子愿意看、适合他的书。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心理需求。比如他这段时间就是对人的情绪情感的认知越来越明显,非常敏感,他不愿意让自己伤心,我们就不要再刺激他那种脆弱的情绪了,而是给他看很开心、很快乐的绘本。

 

阅读也要从兴趣出发、从孩子需求出发。我们会发现男孩子和女孩子不一样,大孩子和小孩子不一样。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去发现孩子,找适合他的书。等到他长大一点了,心理承受能力强了,再回头看那些让他伤感的书,他就可能会接受,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强迫孩子。

 

孩子阅读有阶段性

 

斯斯:

 

我儿子2岁的时候对车特别感兴趣,那段时间其他的绘本都不看了,只看跟车相关的书。我就有些担心,这样看下去不就只认得车了?

 

专家说:

 

孩子的成长是阶段性的,他现在喜欢车,就看车的书,大一些可能又突然对一个动画片感兴趣,要看相应的图书。孩子会看一段时间,但是不会永远停留在这个时间。因为孩子是在成长的,他会有一些需求,作为父母,最好尽量给他展示:除了你喜欢的,还有其它选择。给孩子买书应该带他去书店,他们通常会有新发现。

 

我儿子一度迷上奥特曼,我就说:“我可以给你买奥特曼的书,其他的书你喜欢的我也给你买,开卷有益。”慢慢地,奥特曼的书他就不看了。小男孩很容易对自然现象、宇宙感兴趣。也会喜欢一些神秘的现象,比如恐龙,这些都有大量的科普读物。

 

孩子阅读,不求甚解

 

家有一乐:

 

我家小乐爱看书。2岁前的孩子,不要求他能把一个故事真的看懂了,而是培养他对书的兴趣、爱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有一种身心愉悦的感觉。因为我给小乐买的都是著名的绘本,他能看到美好的图,也喜欢妈妈给他讲解,所以,他就建立起最初对阅读的美好印象。

 

专家说:

 

0~3岁的早期阅读不应以阅读理解为目的,培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才是最重要的。2岁以后,孩子的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会突然间蹦出很多词,或者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这个时候的阅读的水平也会提高一步。孩子不仅仅感受一个画面带来的身心愉悦,还会进入到内容里面去。

 

有的书可以一直读下去

 

大庆妈:

 

我给大庆买了不少书,尽量按照他的年龄段来买。如果过了这个年龄,这些书就没用了吗?

 

专家说:

 

任何一本孩子看的书,在不同年龄段看的都是不同内容。比如一本绘本,2岁之前的孩子,他会更专注于图本身。通过阅读图,尤其是一些大幅、特别漂亮、线条鲜明、人物形象也很可爱的图,会建立对书最初的印象。

 

长大一些就是来听故事了,到了4岁以上,更多的是我们要跟孩子分享一个故事。比如说那些关注孩子情绪的书,看完之后可以跟孩子探讨,什么情况下他会生气、什么情况下会伤心,当我们有些负面情绪的时候怎么办?还可以把一个故事留下开放性的尾巴,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或者伤心的结局你不爱看了,让孩子想一个高兴的。这样,阅读就到了更高一个层次,调动孩子主动阅读的能力和兴趣。甚至到了小学阶段,那些画面简洁的书都可以拿来做看图写话的练习。

 

一本好书, 1岁的孩子看是一种收获,有的成年人也能看出收获来。我甚至把有的儿童绘本当礼物送给成年人,比如《爱心树》、《失落的一角》等,经典绘本富有哲理,而且从审美的角度讲,能让人提高品位。

 

结语:

 

阅读是亲子沟通特别好的方式。我们和孩子一起阅读,才会一起交流,一起分享,我可以了解孩子,孩子也可以了解我。我儿子现在就知道:“妈妈,这书你别看,你看了就要哭的。”他了解我的性情我的喜好,而这些,都是从阅读中得来的。

 

阅读让亲子之间形成很多默契。有些东西是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发现的,而书是一个载体,会让你们理解对方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我们共同看一本书,可能我特别喜欢,而他特别不喜欢。我们两个就会交流,这个过程中我们之间也在互相认识。

 

阅读使亲子之间相互尊重,建立平等的关系。不要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不是勉强他读一本书,而是跟他交流、一起分享这本书。这会是一个特别快乐的成长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