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宝面前,怎么吵才正确

(2012-12-24 17:18:13)
标签:

育儿

宝宝面前,怎么吵才正确
文/空杯  编辑/丽叶

 

宝宝面前,怎么吵才正确

家庭案例:

妞妞爸妈:每周一次的“家常便饭”

    几乎每个周末,妞妞爸妈都要吵一架,而原因无非还是老问题。他们商量好每天早上7点起床照顾5岁的妞妞,一人负责一天,这样另一个人可以顺利睡个懒觉。轮到妞妞妈“值日”的时候,她总是做一顿营养早餐,让女儿看一会儿动画片,然后穿戴好和宝宝一起去锻炼。妞妞妈觉得应该给女儿一个充实有活力的早上。

    如果轮到爸爸,情况就完全不同。每次等到妞妞妈10点多起来,总是看到客厅连窗帘都没有拉开,妞妞穿着睡裤,在电视机前看得如醉如痴。“他为了多抱着电脑玩一会儿,连女儿的早餐都很凑和,快让我疯掉了。”

    对孩子爸爸来说,早上带孩子出去锻炼不是难事,在妞妞妈眼里,他算是个好父亲,大部分时间里他们配合得很好。但这件事一直都是吵架的导火索,他们讨论了多次,妞妞爸每次也都做了保证,但一到周末,还是老样子!

    妞妞爸爸试着解释,但争吵逐步升级,声音也越来越大,直到女儿过来哭着劝架才让他们停下。自然,一家人周末的好心情也没了。

 

吵架的积极面:合理地表达情绪

    其实,适度的吵架是有积极影响的。当父母吵架时,孩子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需要教会孩子,即使是幸福的夫妻,也有意见不合的时候,愤怒是一种合理的情绪。聪明的爸妈不会在孩子面前激烈地争吵,但是父母讨论时——如长假妈妈想去看海,爸爸坚持去爬山——不会刻意避开孩子。让孩子明白,争吵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不代表父母没有感情了或者要离婚。

    你的争吵,同样可以影响孩子自己处理愤怒的方式。如果你没有学会说出你的真实感受,孩子长大后也会一直压抑自己的情感,并且坚信冲突是不能有效解决的。研究者认为,未来当孩子在人际关系中遇到挫折,或者与同事意见不一致时,他们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家长总是关起门吵架,或者在冲突显而易见时却矢口否认,无疑在告诉孩子,父母是不可信的,自己的感受也是不真实的。

    父母不需要事无巨细地告诉孩子吵架的细节,你可以说:“爸爸和妈妈刚才生气了,但是我们已经沟通过,有了解决的办法。”也不需要刻意回避你们的争议。如果是父母一方的过错,一定要承认,很多孩子会认为父母吵架是因为自己不好,千万不要让孩子有这种感受。

 

吵架的阴暗面

    爸妈们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都曾经当着小孩子的面吵过架,毕竟两个人不会总是保持意见一致,而且为了表面和气而假装一致,害处更大。

    问题是,在孩子面前争吵,对他们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心理学家在研究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时发现,孩子是情绪的记录本,6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准确感知父母冲突的所有形式——争吵、敌对、防御等。大量研究结果说明,婴幼儿听到父母争吵的声音,血压会上升。他们不理解语言的含义,但是能体会出其中的情绪。

    新的研究发现,父母之间关系的质量,以及他们处理日常冲突的方式,是影响孩子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父母相处和谐,孩子的安全感才能建立,才能自信地去探索环境。但是,如果冲突未能很好地解决,在孩子长大后遇到类似的情景时,会勾起他们当时的感受,他们可能无意识地体会到悲伤、焦虑和恐惧。

 

孩子怎样看待争吵

    婴儿只能感受你的声调、身体语言和谈话时的情感,家长可能只是在争论新出台的医疗改革,但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之间的大声争吵。如果你发现自己在这样做,赶快放慢语速、降低声音吧。微笑并拥抱你的宝宝,告诉他:“妈妈和爸爸之间没有什么问题。”

 

正确的争吵

    首先,争吵时不能骂人,更不要诅咒、嘲笑和贬低对方。动手、摔门、大吵或者要离婚也是禁止的。如果情况很紧张,试着用下面的办法控制情绪吧。

★按下避免失控的暂停键

    我们每个人,不管自己是否觉察到,在交往中对侵犯都有个忍耐的临界值。关键是在谈话过于激烈时,能够识别你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会气得说不出话来?会提高嗓门?胃里会不舒服?或是脑袋里全都是对方的不好?在出现这些信号时,做点事转移下注意力吧,去喝杯水或者去别的房间逛一圈,等情绪平静下来再谈这个问题。
如果你在驾车或者处理紧急的事情,先把争论放在一边,定个处理的时间吧。你可能会认为你的孩子没有听到你的争吵,但事实上,他们听到了,和你的另一半约定好,当争吵快不受控制时,你们都要按暂停键。

★列提纲

    如果你可以继续谈论问题了,那么先把你要谈的列个提纲吧。简单地写下来,可以帮助你厘清思路、组织语言。当你重新开始沟通时,语调会更加平静。

★对事不对人

    用第一人称来描述你的感受,如“你给孩子买可乐让我不高兴了”胜过“我对你说了一万遍了,你从来都不听我讲话”类似的表述。记得一次只讨论一件事,不要说“总是”和“从不”,如果将事情泛化,只会激起对方的防御心。

★不要让孩子来调解

    孩子们想要的只是“休战”。孩子并不是更偏爱哪一方,所以当你听到“妈妈,不要对爸爸这么凶”时,赶快降低音量吧。

★不要总想赢

    尽量客观看待争吵这件事,它们只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你很尊重对方的观点时,孩子才能理解,问题不仅只有一种解决办法,折中也是个好办法。

★关注孩子的压力

    孩子也像大人一样,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焦虑:有的逃避,当他们感受到冲突时,会捂上耳朵,跑到另一间屋子去;有些会冲着父母或者幼儿园老师发脾气;有些会去保护爸爸或者妈妈。对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孩子不仅会对人有习惯性的敌意,抗压能力也会下降,甚至会出现生理症状,如头痛、胃痛和暴饮暴食等。

    有时你会发现专家的话也不完全正确。晨晨妈妈和爸爸最近就发生了一次争吵,是关于他们4岁的儿子该呆在家里还是送去幼儿园。孩子早上一醒来就在哭闹,坚持要待在家里。妈妈知道孩子没有生病,但肯定有什么心理方面的原因,让他想留在家里,只是需要有人照顾他。

    爸爸并不同意,他认为孩子要去上学。两个人个子说了原因,最后达成了一致。很简单,有些事情妈妈负责,有些事情则是爸爸负责,出现争议时,听负责的一方就好了。最后,孩子跟着妈妈上班去了。

 

争吵时的禁忌话题

★费用不足

    在孩子面前谈论的话题必须是简单直接的,而不是充满焦虑的。要向孩子转达:“虽然钱很紧张,但是我们有足够的金钱来抚养你。”

★重大决定

    在孩子面前父母要结成同盟,避免孩子跟某个家长的关系受到影响。讨论重大的抚养问题时,可以等到孩子睡觉以后。

★关于未知事件

    像“我们可能会搬家”或者“爸爸可能会失业”这些问题,等真正确定下来或者开始计划时,再告诉孩子吧。

★关心孩子

    孩子交友有困难吗?还是不喜欢阅读?这类问题不要在孩子面前提起,还是家长之间讨论或者请教专家吧。

★之前吵架的话题

    如果你知道哪些是你们之间的敏感话题,那就吸取教训吧,保证在孩子面前不再提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