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群体教育 |
分类: 幼儿心理 |
给宝宝一个成长的“部落”
文/Irene
善用群体力量,成效事半功倍
这对朋友还介绍经验说,不分你的孩子,我的孩子,运用家族的群体力量,一同带大一群年龄不同的孩子。借助彼此的经验交流,在遇到问题时不但可以相互帮助,增加外援的力量,而且还能分享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成长经验,让孩子们一起快乐成长。
家族友人协助,成为家长后援
就我自己而言,则采取“暗号法”:偶尔托朋友接送孩子时,孩子只要在第一时间内向我打电话求证即可,完全不必担心。因此我认为,与其责怪现在的新新人类从小就沉溺于商店和网络购物中无法自拔,倒不如教他们善用这些事物所带来的便利。
部落式学习法
部落1:家族
这是指家族成员之间相互帮助。但这需要有很多条件的配合,前文我所提到的朋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在家庭结构薄弱化的社会里,执行上的确较困难。但我认为这里指的“家族”不一定是大家族,其实只要有心,两个小家庭就可以成为相互协助的“部落”。
部落2:朋友
这是指和好友“易子而教”。多和好友的家庭聚餐或郊游,让彼此的孩子在一起相互竞争、相互帮助、一起玩乐;有时父母的话不够有影响力或者言辞过重时,孩子听不进去只会让亲子关系变得紧张,甚至产生矛盾,此时也可以让朋友代为开导。
部落3:邻居
这一种是指住在优质社区(主要指比较安全的社区,其次这个社区里的居民各方面整体素质相对较高)里,和邻居一起教养孩子。在教养孩子方面,很多社区里都有卧虎藏龙似的家长,如果能充分发挥社区功能,不但能提供孩子日常活动的场所,更能增进父母之间的交流,分享成功的育儿经验。或是寻找志同道合的家长们共同组织社团,也是一种替代邻里部落的方式。
部落4:学校
除了现成的“学校部落”和家长会以外,家长还可以借助学校机会在相互认识熟悉以后,自行组织读书会,参观博物馆,露营,登山等亲子活动,静态交流活动加上动态的户外运动学习,不但可以享受亲子共游的乐趣,家长之间也借助这难得的机会相互交流经验,更好的养育宝宝。
如何提供更多的“部落式”机会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更好的适应“部落式”教育方式和环境给孩子带来的积极影响和快乐成长,爸爸妈妈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宝宝渐渐地由局限于家庭内的“孤独化”走到外面,走向“部落”:
1.
个人能力发展越好,社交能力就越强。但是对于年幼的宝宝来说,家庭内的环境是他们接触最多的,因此,为了让孩子能更成功地走出家门,家长可以先在家中为孩子布置一个多元化环境,如涂鸦墙、益智空间或游戏室等,让孩子的家庭活动空间不局限于客厅和卧室,这样不但能让孩子的生活增加一点变化,也能让孩子比较容易接受不同的事物,为见识外面的广阔世界做心理准备。
2.
一下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谁都需要适应,更何况是幼儿,所以在“走出去”之前,可以先“请进来”,即可以邀请孩子的同学或亲戚朋友的小孩到家中来作客,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孩子的社交经验,也可以帮助孩子早日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
3.
在孩子融入“部落”之前,可以先做“部落”外的旁观者,平时多带孩子出去走动,即便只是带孩子出去看别人玩,对孩子同样会有帮助。因为每个孩子都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敏锐的观察力,孩子会通过观察外界而了解自己。当孩子的眼界越宽,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就更快,当真正走进一个“部落”也就能更好的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