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不爱学习 |
分类: 幼儿心理 |
我的孩子不爱学习
文/刘湘梅
面对这样的父母,我经常无言以对。
学习,这两个字,对于中国的父母来说,是绝对的重中之重,它所包含的意义,是任何一个词也无法取代的,它是教育的过程、手段、也是终极目标。
重视孩子的学习,本身无可厚非。但是,重视并不意味着每个父母都懂得孩子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作为父母,我们倒是应该先来进行自我学习,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孩子。
孩子天生会学习
“从孩子有生命的第一天起,学习就开始了。”
这句话出自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制定的美国教育十点计划(1997年)。
刚出生的婴儿就已经尝试着张开眼睛到处张望,3个月的婴儿会把玩具放进嘴巴“探索”一番,4个月的婴儿会故意扔掉玩具看看父母有什么反应……一个孩子初来乍到这个纷繁的世界,如果不学习,他怎么可能生存、适应、发展呢?
学习对于成人来说,对应的是知识、考试;而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就是玩耍、好奇、探索,还有爸爸妈妈快乐的笑和一次鼓励性的拥抱。所以,千万不要把我们的学习方式生生安在孩子身上,孩子自有他们学习的天赋——
而手部小肌肉的动作发展,意义更为重大。很多心理学家把孩子的思维称之为手的思维,这是因为孩子用手把弄物体时蕴含着对物体的分析与综合性的操作,比如放进去是组合、倒出来是分离,小木块要放进大盒子里等,这些都是思维的开端。
孩子一出生,便开始用感觉来认识和学习这个陌生的世界了。4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够在光谱上辨认各种颜色了,并且对爸爸妈妈的“儿语”很感兴趣,会认真地倾听。他还会把所能触及到的东西拿来看,同时放进嘴里咬。
视觉、听觉、触觉的迅速发展,从单一感觉开始,到多种感觉联合行动,孩子的学习能力逐步增强。
孩子的学习是自主的
孩子天生具有主动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在他们的眼里,学习是无目的的、是有无限可能性的、是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加以探索和控制的。
蒙特梭利相信,没有一个人是由别人教育出来的,他必须自己教育自己。一个人一生都应该持续不断地学习,因为他具有一股发自内心的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及热爱。她认为“在童年早期,教育的目的应该不是将一些经过选择的事塞给孩子,而是培养其自发的学习欲望”。而这一点是当今许多父母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的。
满脑子这种逻辑的父母比比皆是。他们认为孩子应该主动学习,但实施的却是让孩子被动接受的方法。这种错位造成的后果就是孩子还没上学就已经厌学了。
蒙特梭利常用海绵来比喻孩子的头脑,她说,孩子具有“吸收的心智”,会从环境中吸收信息。对一个孩子来说,运用全身所有的感官去研究周围的环境而获得的信息,是一种自然而且愉快的学习活动。孩子以吸收方式来学习的能力大约会持续到7岁,因此,蒙特梭利认为,孩子学习阅读、写字、计算的方式,就和他学习走路、说话一样,是一种自然的方式,成人应该容许孩子在他自己感兴趣及预备好的时刻来学习。
孩子的学习就是游戏
孩子是通过自由游戏来学会学习的,而不是来完成父母安排的学习任务。他们在游戏中认识外部环境,并从环境中获得信息以适合他已建立的功能认知水平。
蒙特梭利说:“孩子既是工作者也是生产者,虽然孩子不能分担成人的工作,但是孩子却有艰难而重要的使命必须去完成,那就是成为一个人。”我们认为孩子只是在游戏,而蒙特梭利却说孩子是在工作——当然,这种工作就是学习。
研究表明,每天保证孩子有30分钟的游戏时间,而且是和父母在一起玩的亲子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对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绪、积极的态度、自信的心态也有明显的作用。
可是,我们却经常会发现,孩子好像更热衷于一些看似“无聊”的游戏,比如没完没了地扔东西、把一本书撕得粉碎……
记得有次去我的老师、学前教育专家梁志老师家,提起我的宝贝儿子熊壮壮。那时候,刚刚1岁的他,是个十足的“破坏王”。梁老师听着我“诉苦”,可她的那副表情分明就是“欣赏”,并且不住地提醒我:“对,别限制他!”
接下来,老师又给我上了一课:“前几天碰到个家长,说他们家孩子就喜欢把抽屉打开,把里面的东西全扔出来,再把抽屉关上。你要是不理他,他就这样能反反复复玩老半天。这个妈妈问我怎么办?我说,这是孩子在研究、在学习。他要搞清楚,抽屉开与关会发生什么变化,东西扔出来了,抽屉又会是个什么样;他还可能就是在练习扔和开、关这几个动作。这就是孩子自主的学习能力。”
在游戏中,孩子可以安全地检验自己的新行为模式,练习新学会的运动技能、社会性、智力、情绪的行为方式等。游戏给孩子提供了实验场、角色机会,他可以不断修正自己的方向,从中逐渐发展他对任务的看法和解决方法。
孩子在游戏中成长,游戏可以说一声“不玩了”就随时停下来,然而蒙特梭利却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为了成长,在每一阶段都有必须做的事,有其必须经历的重要过程,不是简单地说一句“不玩了”就随时放弃的。所以,她认为,孩子兴趣的中心不在游戏本身,而在于游戏中使自己成长的“工作”。
现在,我们知道了孩子身上具有天赋的学习潜能,接下来要做的,可不是教他认字、识数、背古诗这样的学习活动了。我们要去认识、去发现,从而进一步去启发引导,培养出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当学习成为孩子的自主行为时,你还用担心他的学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