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季6大常见病居家照护

(2011-11-17 09:37:00)
标签:

冬季

常见病

预防

照护

分类: 健康宝宝

           冬季6大常见病居家照护
 文/杨雅馨韦丽文  采访咨询/宋文举 小儿科主任医师  李文珍感染科主治医师 
            

  “照顾宝宝要用心,绝对不像看护一个小号的成人那样简单。”当您升级成为父母之后,很多有经验的父母和医护工作者都会给出这样的忠告。因此,多学习相关育儿知识,牢固树立“预防胜于治疗”的护理观念,还是相当重要的。冬天宝宝的呼吸道和消化道是细菌病毒容易侵犯的部位,妈妈们要做好预防和居家护理,让宝宝快乐过冬天。

 

                冬季6大常见病居家照护

                       
Part1 预防7细节
  在宝宝出生后,父母最担心的莫过于生病。但是,宝宝的抵抗力确实很弱,所以生病终归是一件无法避免的事。因此,只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宝宝生病的次数,所以预防胜于治疗就显得更为重要,这样才能为宝宝打造一个更健康的成长环境。
  1.哺喂母乳
  母乳中含有多种酵素,能够帮助吸收营养素,并且含有多种抗感染的因子,如免疫球蛋白、白细胞、补体及溶菌素等,帮助宝宝增强抵抗力,使宝宝不易患上中耳炎、下呼吸道感染及胃肠道感染等疾病。另外,母乳中还含有抗炎及免疫调节因子,也有研究发现吃母乳的婴儿不容易患上儿童期糖尿病及儿童期癌症。因此,为了宝宝健康,还是应该多哺喂母乳。
  2.按时接种
  为了增加宝宝的抵抗力和提高公共卫生环境的质量,宝宝从一出生开始就需要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如果经济状况许可,在不影响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宝宝可以多接受一些疫苗的接种。从流行病学与感染医学的观点来看,只要按时以正确的方式施打疫苗,的确能够增加预防效果。


  TIPS:疫苗小常识
  轮状病毒疫苗
  轮状病毒疫苗的保护效果达九成以上,即使被感染,症状也非常轻微。宝宝感染轮状病毒后往往有明显的水样腹泻,需住院治疗,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到肾功能。
  出生满6周的婴儿即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此疫苗有2种,一种需要接种3剂,分别在出生后2、4、6个月接种,另一种则在出生后2、4个月接种,总共打2剂,这2种疫苗的具体情况应咨询接种中心的医师。
  流感疫苗
  因为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的类型都不相同,流行前相关医学机构会评估本年最有可能流行的病毒类型来制定针对性的疫苗。虽然研发时不可能涵盖全部病毒,但是接种疫苗后,即使感染其他类型的流感病毒,产生的症状也比较轻微。
  满6个月的宝宝和成年人、老年人皆可施打流感疫苗。出生6个月至3岁的宝宝第一次接种须施打2剂,间隔一个月,剂量为成人的一半;3~7岁的孩子第一次接种也是要施打2剂,不过剂量与成人相同;7岁以后则施打一剂即可。
  出生6个月至2岁、抵抗力较差的幼儿,65岁以上以及本身有心脏、肾脏疾病、糖尿病等的老人都应该接种流感疫苗。至于健康成人虽然感染病毒后的症状较轻微,但是站在公共卫生的立场,建议尽量接种,以降低病毒传染的几率,尤其是家中有婴幼儿或老人的,更应该接种疫苗以保护家人。
  当然,即便事先注射了感冒预防针,也不能让宝宝完全避开感冒,尤其是复杂多变的流行感冒。因此,当流行感冒高发季节来临时,尽量不要带宝宝到人群拥挤的地方,比如游乐场、超市等。如果必须要到公共场所去,也应提前做好防护工作,比如戴好口罩、勤洗手等。


  3.经常洗手
  很多疾病都是通过手部接触来传染,而预防宝宝生病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在接触宝宝之前彻底做好清洁的功课。其实,仅仅是勤洗手也不够,如果家长下班回家后能进一步地做些清洁工作,比如洗把脸或冲个澡,那么对宝宝来说将更为安全。毕竟外面的环境太复杂了,很多细菌都可能跟随你回家去。
  这样洗手,更干净!
  1 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包括手腕、手掌和手指在内,都要充分淋湿。
  2 搓:双手擦上肥皂,搓洗手心、手背、手指、指尖、指甲及手腕,最少要搓洗20秒。
  3 冲: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
  4 捧:在洗手之前开水龙头时,手上的病菌可能已经污染了水龙头,因此洗完手应该捧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或用纸巾垫在手上来关闭水龙头。
  5 擦:以干净的纸巾将双手擦干。
  TIPS:洗手的注意事项
  1 去除手部首饰,如果手上戴了戒指,会在局部形成一个藏污纳垢的区域,难以完全洗干净。
  2 应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洁效果比单独水洗要好得多。
  3 30秒原则,整个洗手过程至少需30秒,才能达到有效清洁的效果。
  4冲洗干净,在整个冲洗过程中,双手要保持向下倾斜的姿势,以避免水逆流到未洗的部位而留下痕迹。
  5 使用纸巾,最好不要使用毛巾擦手,因为毛巾也很容易潜藏细菌,会使洗净的双手再次沾染上细菌。而且纸巾用完不要急于丢弃,可以用来关闭水龙头或开门,避免刚洗净的双手又碰触公共物品表面而沾染细菌或病毒。
  6 指甲要剪短,洗手时不要忽视容易沾染致病菌的指甲、指尖、指甲缝及指关节,尤其是指甲缝,要随时修剪以保持干净。


  4.适度锻炼
  每天至少要保证宝宝有2个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对小宝宝,妈妈应该坚持每天给宝宝做抚触和被动体操,还可以在专业的医疗机构中,在经过正规培训过的医护人员的看护下让宝宝游泳。稍大一些的宝宝,尤其是4岁以上的孩子,可以从夏季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真正的游泳。因为游泳是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最为理想的运动之一,可使全身的肌肉得到锻炼,而且当人体处在一定的水压下时,能够增强心脏搏血的能力、扩大肺活量。同时,冷水对机体的刺激,还能够促进体内的白细胞吞噬和杀灭病原体。
    5.合理膳食
  在为宝宝提供膳食时,应尽可能做到品种多样、比例适当、定时定量、调配得当,并且保证宝宝每天有足够的蛋白质、适量的脂肪、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资料表明,在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人群中,体内缺乏维生素A者占84.4%。缺乏维生素C可降低人体白细胞吞噬杀灭病原体的能力,而维生素B1和B2在体内的多少也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强弱有关。
    6.良好的居家环境
    在打扫室内卫生时一定要注意做湿式清扫,即用湿抹布擦灰、湿墩布擦地等。每天要定期开窗通风,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室内的地毯和沙发罩是各种细菌的藏身之地,要定期清洗。
    7.适当使用保健品
  对极特殊的体质虚弱的宝宝,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在特定的时期内适时、适度地服用一些可增强机体免疫力的营养品如益生菌,以增强宝宝体质。


Part2 就医6锦囊
  在带宝宝看病时,身为家长的你是否注意过就诊环境呢?要知道,儿科诊疗室的环境和成人门诊还是有很大的差别,除了温馨、可爱的基本布置外,在硬件设备和医师选择上更要经过精细的设计和规划,一些常见的就医时的错误观念家长也要注意改正
  1.硬件设备
  分隔就诊对象:2个月以下的小婴儿抵抗力非常弱,皮肤很薄,甚至连脐带伤口都没有完全愈合,因此应与较大的幼儿有所区别。简单来说,小婴儿门诊应与一般的儿科门诊有一定距离,不要靠得太近。
  安全的环境:幼儿的就诊环境与大人有很大的差别,而一个好的儿科诊疗室除了能让孩子有跑跑跳跳的环境外,还应该尽量配备一些幼儿的卫生用具,比如小马桶、小便盆、小洗手台等。
  2.医师选择
  小儿科是非常重视经验的科别,别看小孩子的病貌似单纯,其实变数相当多,因此,医师选择对小宝宝来说就显得相当重要。不管是什么病,只要是4岁以下的小朋友,第一个优先考虑的都应该是儿科医师,因为儿科医师几乎都接受过3年的基本儿科训练和2年的专科训练,有了如此专业严谨的制度,自然更能确保宝宝的身心健康。
  TIPS:妈妈说经:好医师的判断标准
  1 愿意和家长深入沟通,并且热心地提供帮助。
  2 不会随随便便叫家长带孩子做检查。
  3 必要时会介绍其他的医师,不会一直把患者掌握在自己手上。
  4 药物用得很少,如果是急症(如发烧、咳嗽、拉肚子),每次开药基本不超过5样。
  5 会从父母的立场出发去思考如何照顾患病的孩子,而不是只把孩子当作患者。
  6 不会推销东西。
  7 会详细地介绍病程的进展状况。
  8.不要只追求大医院
  有些家长一味地选择大医院,大医院的医疗条件比较好,但同时大医院也是患者最集中的地方,医院越大,患者就越集中,室内环境也污染得较严重。孩子看一次病一般至少要在医院逗留二三个小时,患病的孩子本身抵。据统计,去儿童医院看病的孩子,上呼吸道感染占60%~70%,其他常见病占10%~20%。其抗力就差,就很容易通过呼吸道传染或直接接触等感染上其他病菌,造成旧病未愈又添新疾实,一些外感病和常见病只要是正规的医院都能诊治,除非疾病迁延不愈或者加重了,没有必要非得去追求大医院。
  4.不要乱投医
  有些病毒性疾病如病毒性感冒、秋季腹泻等,是自限性疾病,经过适当处理,一般1周左右就能自然痊愈。有些家长见孩子不退烧,就带孩子去不同的医院看病。每到一处,医生都要从头了解病情,重新检查。孩子生病最需要按时服药、好好休息,频繁去医院有害无益。发烧是很多疾病的症状,如果疾病的根本原因未解决,服退热药3~4个小时后体温还可能再升高,根除疾病的病因需要一段时间,并不是服用了药物当天就能好。所以,看到孩子体温又升上去了,家长不必过分紧张,如果孩子精神较好,没有异常的哭闹、严重的吐泻、抽风等情况就不必立即去医院。
   5.诉说病情
  病情是医生诊治疾病的重要资料,快速了解病情能使孩子得到及时的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减少复诊。医生需要了解的情况一般有疾病发生的时间、主要症状、病情变化过程,复诊还要说明用药的效果。有时医生还要了解孩子和家庭成员曾经得过哪些疾病、打过哪些预防针、对哪些药物过敏等等。家长事先应把这些情况了解清楚,就诊时主动向医生诉说。
   6.看病时注意防病
  在医院候诊时,要给宝宝采取一些适当的防护措施,如观察了解周围患儿的情况,与呼吸道传染病的患儿尽量离得远一些,与消化道传染病患儿避免直接接触。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最好给孩子戴一个6层的纱布口罩,可以阻隔病菌从口鼻进入体内。


Part3 6大常见病居家照护
1.发烧
  Step1测量体温
  在给宝宝测量体温前30分钟内,应避免宝宝哭闹、进食等。除此之外,不同的体温测量方式,对发烧也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量口温、耳温、肛温达38℃才算发烧,而量腋温37.5℃就算发烧了。
  Step2关注病因
  发烧能刺激体内防御系统,有助于抵抗疾病。其实,发烧严格说起来不是一种疾病,它只是提醒家长该带宝宝去看医生,以确定病因,到底是感冒、鼻窦炎,还是中耳炎、肺炎、脑炎等。因此,家长关注的应该是疾病本身,而不是发烧的症状,它只是一种疾病的症状而已,并没有什么不良后果。
  Step3正确用药
  宝宝发烧时不妨使用退烧药退烧,可以让宝宝更舒服些,但应注意不可使用含有阿司匹林成分的药物,以免增加罹患雷氏症候群的危险。
  Step4注意事项
  如果宝宝的精神头和活动力都很好,那么发烧持续两三天也不致于有太大问题。在宝宝吃了退烧药之后,如果精神及活力还是很不好,那就应该尽快就诊,因为这很可能是罹患了脑膜炎、败血病等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
  TIPS:退烧药该怎么用
  1 先吃再塞:如果宝宝处在高温状态,而且吃了退烧药2个小时以后仍未退烧,那就不妨依照医嘱使用塞剂。
  2 烧了又退,退了又烧:面对这样的情况,可以每隔4小时吃一次药。
  3.吃了就退:吃完退烧药后,如果没有再发烧,那么就不需要再用退烧药。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2个月以下的小婴儿,不妨通过体表面积散热的方式来处理,比如温水擦浴、稍微敞开衣服等,并不见得每次发烧都要吃退烧药,但是一定要看儿科医生,甚至在必要时住院治疗。
  Step5物理降温
  帮宝宝洗个温水澡,但是把宝宝不要泡在温水里,并以擦拭的方式洗澡,可以帮助宝宝降低体温。4~6个月的宝宝发烧时可以睡水枕,6个月以上的就可以睡冰枕,由于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还未发育成熟,所以太小的宝宝不可以睡冰枕,以免体温变化过于剧烈,反而加重病情。
  Step6勿穿着过多
  “让宝宝出汗,烧就退了”是很常见的错误观念,穿太多或是温度太高,会让宝宝更加不舒服,而大量出汗也可能导致脱水,一旦发生了脱水,体温反而又会升高。宝宝手脚温暖是穿衣合适的标志,手脚凉是因为穿衣少,后背、脖子出汗表示穿衣过多,家长可以根据孩子手脚的温凉和出汗的情况,随时加减衣服,避免孩子受凉、受风,减少感冒的发生。
  另外,要给宝宝换穿宽松吸汗的衣着。发烧时,宝宝可能会大量出汗,穿着吸汗的衣服宝宝会感到较舒适。
  Step7观察尿液
  宝宝发烧时,往往会合并有轻微的脱水现象,妈妈可以观察宝宝的尿液,看颜色是否变深或是排尿次数是否低于5次。若是有轻微脱水现象,应该及时给予温开水,增加宝宝水分的摄取。


2.咳嗽
  Step1饮食合理
  要保证宝宝一日三餐吃好,少吃零食、凉的和黏腻食物。对一般的咳嗽,宝宝可以吃些可口的、清淡的、有营养的食物,冬天务必给宝宝吃热的饮食,面条、面片汤都很好。饮食要有规律,荤素搭配好了营养才丰富全面。营养得到了保证,身体自然就会强壮,抵抗力也会大大增强。
  Step2居家注意
  居室要清洁、安静、空气流通。孩子睡不着不必强迫孩子睡觉,可以坐着玩。孩子咳嗽不要洗澡,因为洗澡会使血液循环旺盛,容易再次受凉,痰多的孩子还会因为洗澡而增加呼吸道的分泌物。在孩子咳嗽情况好转时,比如只是早晨稍有咳嗽,食欲、精神都不错,能玩、不发烧时,可在入睡前洗一次澡,如果睡得好,咳嗽也没有再反复,就可以隔一天洗一次。
  TIPS:远离过敏性咳嗽
   宝宝长期咳嗽,久治不见好转,一般是在夜间或清晨发作,白天通常不咳嗽或很少咳嗽,家长容易认为孩子是着凉了而轻视病情,或是给孩子服用抗生素和止咳药。其实,孩子患的是过敏性咳嗽,也称变异性哮喘,时间长了,可发展成典型的支气管哮喘。所以,及时明确的诊断和进行规范的治疗很重要。如果父母能掌握一些护理常识,就能够让宝宝远离过敏性咳嗽。
  1.季节交替、气温骤变时,家长应尽量为孩子做好防寒保暖,避免着凉、感冒。
  2.避免食用会引起过敏症状的食物,如海产品、冷饮等。
  3.家里不要养宠物和养花,不要铺地毯,避免接触花粉、尘螨、油烟、油漆等。
  4.不要让孩子抱着长绒毛玩具入睡。
  5.在浴室和地下室,应使用除湿机和空气过滤器,并定期更换卧室空调滤网。


3.鼻塞
  宝宝伤风感冒,狭窄的鼻腔很容易就塞住了,吸气困难的模样让爸爸妈妈很心疼。鼻塞的时候,宝宝的食欲也会降低,让家长更加担心。
  Step1按摩鼻翼
  妈妈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顺着宝宝鼻梁的两侧从上往下滑动按摩,帮助宝宝鼻子畅通。
  Step2热敷
  热敷可以减轻鼻黏膜的充血肿胀。用温毛巾轻轻覆盖在宝宝的鼻子上,但不要堵住鼻孔让宝宝无法呼吸,同时观察宝宝的呼吸道是否通畅。
  Step3垫高头部
  宝宝的鼻窦发育不是很完全,鼻塞时可能会出现鼻水逆流的情况,让宝宝非常不舒服。妈妈可以将宝宝的头部稍稍垫高,在肩膀处放置枕头,将头部抬高约15~20厘米。
  Step4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鼻塞与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有关,冷空气会让鼻腔黏膜血液循环加速,造成鼻黏膜充血肿胀,吸入温暖的湿空气会让宝宝感觉比较舒适。
  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5~28℃,冬天天气干燥,应在室内放置加湿器。


4.呕吐
  宝宝呼吸道感染时,不断咳嗽会引发呕吐,妈妈们应该学会照顾呕吐宝宝的方法。
  Step1采取侧卧姿势
  宝宝呕吐时,应该让宝宝采取侧卧姿势,将脸侧到一边,以便吐出秽物,以免呕吐物呛入呼吸道,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Step2头部垫高
  在宝宝呕吐期间,晚上睡觉的时候,最好将宝宝的头部微微垫高并保持侧卧,以免忽然呕吐时呕吐物堵塞呼吸道。
  Step3吐完后须禁食
  宝宝呕吐完之后,妈妈不要立即让宝宝吃东西,最好先禁食一段时间,让肠胃稍稍休息一下。吐完马上进食或进水,会加重呕吐。休息一段时间后,再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逐渐禁食清淡的饮食。


5.腹泻
  Step1给予清水或电解质口服液
  大部分小儿腹泻不会严重到脱水的程度,因此,在腹泻最初的6~12小时内,可以单纯给予清水或电解质口服液。
  Step2及早予以喂食
  对于急性肠炎的小朋友,目前的观念是及早予以再喂食,如果病童原来吃母乳,那么母乳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原来喂食配方奶粉,那么可以轻微稀释后再予以喂食。至于止泻奶粉的使用,则依据病情发展和医生建议来决定。
  如果初步喂食有进步,脱水现象及腹泻也有改善,就可继续食用其他食物,例如吐司、白稀饭、米粉等。但是像优酪乳(可喂食少量的原味优酪乳)、乳酸饮料、碳酸饮料、牛奶、高浓度配方奶、柳橙汁、含糖量高的饮料及冰淇淋、高脂肪食物等,仍旧不建议食用。如果使用了止泻奶粉,一般等腹泻痊愈2~3周之后,便可以逐步恢复到正常的配方奶粉。
  TIPS:急、慢性腹泻的照护
  急性腹泻的处理首先要补充水分、电解质,以及监控生命体征。
  慢性腹泻则必须注重营养的补充,特别是静脉营养,待病童营养状态得到改善之后,经过肠道进食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另外,药物的使用越少越好,除非已经查出确实原因,否则不宜随便给予止泻药物。
  Step3尽快就医
  腹泻的宝宝往往伴随有脱水的现象,当宝宝出现嘴唇较干、囟门凹陷、眼眶凹陷、尿量变少就需要赶快就医,不要拖延。
  Step4消毒器具
  器具不洁也是引发腹泻的元凶,不论引起宝宝腹泻的原因为何,消毒所有的喂奶器具都是必须的,并且妈妈要养成冲泡奶粉之前先洗手的习惯。


6.皮炎
  冬季天气比较干燥,宝宝细嫩的皮肤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出现粗糙红疹,或是脱屑,所以,冬天宝宝的护肤工作不能忽视。
  Step1擦保湿乳液
  为宝宝选择的保湿乳液不应该含有香料和酒精,以免刺激宝宝细嫩的肌肤。保湿乳液之外,也可以使用凡士林。冬季一天擦一次保湿乳液是不够的,只要需要就可以为宝宝涂抹。
  Step2洗重点部位
  冬天帮宝宝洗澡时,肥皂要少用一点,只针对腹股沟、腋下、脖子等较容易藏污纳垢的部位使用即可,因为肥皂容易加重皮肤干燥。
  Step3选择棉质衣物
  当宝宝有皮肤瘙痒的问题时,挑选衣物时要特别注意,应该选择柔软、吸汗的材质,最好选择纯棉的衣物,避免毛料和尼龙的材料,以免刺激皮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