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提起童年,人们都是满脸的留恋,因为那是“无忧无虑的童年”。古人也有“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佳句。似乎忧愁真的是离孩子们非常地遥远,其实不然。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孩子的小小心灵也可能因为外在的因素或是内在的情绪而产生忧郁。
文/臧汝芬(儿科主治医师)
小儿也发愁
孩子的确是会出现忧郁症的,小儿忧郁症在国外的盛行率是1.8%~2.5%。在青少年的忧郁症患者中,是女孩多于男孩,如果是小儿忧郁症,那么男孩和女孩患病的几率是相同的。
造成忧郁的原因
主要由3大方面的原因:
与遗传有关。如果幼儿的爸爸或妈妈原本就是忧郁症或是狂躁症患者,那么他出现忧郁症的几率就比没有家族病史的孩子要高一些。
家庭的气氛。比如说父母的婚姻不和谐,经常地吵闹不休,父母一方正处在丧偶或是失业的压力之下,那么家里的氛围就不太祥和了,在这种情况下,小儿就容易出现焦虑、不安和害怕的症状。最不幸的是家庭中有暴力现象或是对孩子有虐待行为,那么孩子有可能会出现梦魇,最终演变成忧郁症。
幼儿本身有慢性疾病。比如说患有癫痫、糖尿病等疾病,孩子可能因为长期与疾病作斗争而丧失信心,出现悲观忧郁的心态,当然有些药物如治疗用的类固醇、某些抗癫痫药物和抗血压药物等,都有引起忧郁症的副作用。
小儿忧郁症的表现
小儿的表达能力还不强,他们的忧郁常常以无聊、不说话、小事就爱哭、敏感难惹、烦躁、心中郁闷、情绪不稳定等形式表现出来,已入园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很多抱怨,或是找借口来逃避上学。忧郁症严重时,会出现幻觉或与忧郁相关的臆想,比如说孩子告诉你他今天看到了去世的爷爷等等。
及早发现
尽快治疗
孩子患了忧郁症之后,会有明显的社会功能减退的现象,一定要及时治疗。一旦发现孩子有情绪、表情淡漠、烦躁难惹、爱哭、对平时喜欢的事物失去兴趣、无法解释的身体化症状增多、睡觉姿势改变、胃口有变化时,务必提高警觉。
找出忧郁的根源
发现孩子有忧郁症状后,一定要了解孩子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确定是不是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所致,要分析孩子的问题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如果是外在的问题,要和孩子的老师一起来探讨解决。内在原因一般是父母比较容易忽略的,比如孩子的脑力、适应力等。要知道,一个智商低于正常水平的孩子,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
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
治疗小儿忧郁症一定要双管齐下。药物治疗除了给予抗忧郁的药物以外,还要针对具体的心理问题给予治疗,比如说注意力不集中,就要同时用一些帮助注意力集中的药物。
心理治疗则是改变孩子的想法,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取代那些消极、悲观的想法,一定要引导着孩子把心里的焦虑和不安说出来,切忌用管教的口气,要让孩子感觉到安全和温暖:“我会帮助你的,孩子,现在你说说你想怎么样?”“没关系,这次不行,我陪你再做一次”。
多多鼓励和赞扬
在孩子出现忧郁症状后,可以降低一下对孩子的要求标准,平时要多鼓励、肯定孩子,这样孩子才不至于经常处在被拒绝、被否定、被忽略的恐慌中。毕竟,在关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才有能力去爱别人,在鼓励和赞扬中长大的孩子,才会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