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断奶果断好?
传统观点: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营养品,能多吃一天就多吃一天。
现代观点:过了10个月母乳就不能满足婴儿的营养需要了,所以,一定要快刀斩乱麻地让他断奶,不然,他就不爱吃饭。
专家点评:母乳喂养的孩子,8~12个月是最适宜的断奶时期,如果在增加辅食的条件下仍保留1~2次母乳直到一岁半也是可以的。关键问题不在于硬性规定什么时候一定要断奶,而主要在于及早地、按时地去增加断奶食物即辅食,一方面让孩子能得到充分的营养来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另一方面让孩子慢慢地习惯辅食,逐渐地、自然而然地自己就断奶了,即所谓的自然断奶。
专家提醒:
△
如果断奶食物开始得太迟,孩子往往是除了母乳以外,什么东西也不爱吃,甚至完全拒食,时间一长,孩子的食欲就愈来愈减退,体重也减轻,体质也下降,还可能发生贫血、某些营养缺乏症或感染性疾病。
△
婴儿从第3、4个月开始就应该逐渐地添加菜泥、蛋黄、米糊或稀粥、烂面条等,6个月后,就要增加辅食的次数,减少哺乳的次数,逐渐过渡到完全断奶,这样,孩子就会很自然地,很愉快地去接受断奶了。
△如果孩子正在生病,不要强行断奶。因为哺乳对婴儿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精神抚慰。
★学步应该早?
传统观点:孩子早些会走是身体健壮的表现。
现代观点:10个月前多爬比多走好处更多。
专家点评:婴幼儿运动功能的发育在儿童生理发育中是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因为在宝宝早期的骨骼组织中含胶质多,含钙质少,骨质比较软弱,容易受外力的影响而变形。在他们的肌肉组织中,尤其是下肢比较娇嫩,肌纤维细软、含水分多。如果练习走路的时间太早,全身的重量必为双下肢所承受,往往容易使双腿产生弯曲和变形,出现"O"型腿或成"X"型腿,影响宝宝日后体态的美观和运动能力的正常发挥。
专家提醒:
△
依据儿童体格发育的一般规律,将宝宝学走路的时期定在11个月之后为宜。
△
有条件的话,适量让婴儿在木地板上光脚走路。
△
最好不用学步车学走路,因为这样婴儿的腿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奶粉高汤泡?
传统观点:奶粉用鸡汤等高汤冲会更有营养。
现代观点:任何品牌奶粉的冲泡方法皆有其一定的规定,最好按照说明书的比例来冲。
专家点评:一些宝宝出生时体质较差,如早产儿、心脏病、败血病等等,父母就会想尽一切方法来补偿,除了购买各式的高贵药品及营养品喂食外,直接在饮食中加料进补也是最常见者之一,但不按常理的进食配方常常适得其反。人体内的各种电解质、糖分、脂肪或蛋白质等,浓度一定要维持恒定,尤其是电解质,只要稍有差错,体内就会出现严重的病害。人体有自然的控制系统来调节浓度,例如上馆子口味重的食物吃多以后,下意识的就会自己多喝些白开水来冲淡;同样,淡食吃多以后,又会想到尝些咸食。大人及大点的小孩有自我选择吃喝的意愿能力,所以不会因饮食不对而导致电解质失调;但是婴幼儿的所有饮食都是由大人控制供给,应变调节能力差,如果长期被强迫进食配方错误的食物,影响会是很大的。
专家提醒:
△
正常一匙的奶粉是要加入白开水中冲泡成30毫升的奶水(有些品牌奶粉是一匙奶粉加60毫升开水冲泡),其浓度始为适中;但若以高汤(或鸡汤、骨头汤)来冲泡奶粉,同样容量的奶水中,既含有高汤的浓度,又加上了奶粉的浓度,其浓度就等于是加倍了,好似直接喝浓缩鸡精一般。婴幼儿长期且多量进食此种高浓度的奶水后,对血液、肾脏都是有害的,因此父母们必须慎重行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