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假欧阳健

(2009-11-03 22:33:42)
标签:

杂谈

    据《都市一时间》报道……(内容略) 

 

   毋庸讳言,在冒名顶替事件的背后,不是胡某及其经办人在战斗。欧阳健高中毕业学校、当地教育部门、高招部门、公安部门、长沙理工大学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浮出水面。

 事实上,只要相关经办人不能摆平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胡某根本完不成冒名顶替上大学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感叹相关经办人员手眼通天的同时,更担忧我们的一系列制度设计都形同虚设,权力在集体舞弊中沦陷。

《民法通则》第99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胡某冒名上大学侵犯了真实欧阳健的姓名权,而且其假冒欧阳健的姓名的目的在于顶替其上大学,还侵犯了欧阳健的受教育权。胡某受到的处理显然不能止于注销学籍。而且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参与冒名顶替运作的相关人员也应该受到查处。一系列法律制度与法律制度的执行者,在权力面前集体沦陷的问题更值得反思。

冒名顶替事件涉嫌多重侵权,渎职、舞弊,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伤害了政府公信。有关部门无疑应该尽快介入调查,查清事实真相,挖出冒名上大学背后更多的真相,受害者与公众舆论拭目以待。否则,不仅对受害人欧阳健不公平,受到查处的王佳俊事件的当事人也会喊冤。

事实上,还有多少罗彩霞、欧阳健们的姓名权、受教育权被人盗用,一直蒙在鼓里?还有多少弱势群体的权利被权力肆意践踏?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要扎紧招考制度篱笆墙,一次两次偶然的个案曝光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有关部门要创新制度设计,严格落实问责制度,痛下决心砸破招考暗箱;而且,相关部门要把详细招考信息放在阳光下暴晒,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在“潜规则”一时半会难以打破的情况下,营造宽松的舆论监督环境也很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