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1时间》:霸气新闻
王者风范
看《都市1时间》,你会发现每天都是新鲜不断,精彩连连。《都市1时间》的荧屏总是充满着活力与激情,总是贴近市井百姓,满怀社会责任,洋溢正义力量。他们高举“民生新闻”大旗,冲锋陷阵,多年来毫无悬念地占领着全省所有新闻栏目收视至高点,并以王者的霸气牢牢坚守着这一阵地。
如果把《都市1时间》比喻成一艘破浪前行的巨轮,作为“总指挥”的中心主任朱皓峰无疑同时是伫立船头的眺望者,随时在不经意间拨正了航向,避开了险滩。分管副主任周新天和制片人聂胜强,一个风风火火,一个温文儒雅,一个严格把关,一个事无巨细,却又刚柔相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相须而成,同舟共济。
周新天和聂胜强还是《都市1时间》的“策划大师”。从最初的《Call
in到你家》、《家有收藏》、《DV状态》到后来的《真相大追击》、《小李飞到》、《请原谅》、《重案组》、《SNG直播连线》,每一个新鲜出炉的小板块,无不特色独具而形成“拳头产品”。他们策划的《长沙湘西儿童一对一互换之旅》正是后来的《变形计》,他们还策划了《孟科调解》、《成长诊断室》、《神崽独立宣言》等众多鲜活节目,他们甚至还持续一周进行过2小时超大容量的直播。不时地推出大胆而独具创意的策划,是《都市1时间》成功的法宝之一。
《都市1时间》每年都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电视台的“取经”者,每年都要捧回许多荣誉。而荣誉的背后,是《都市1时间》人筚路蓝缕的艰辛付出。无论前路艰难,无论竞争严酷,他们始终披荆斩棘,勇敢前行;无论酸甜苦辣,无论名利得失,他们只管潜心业务,八年如一,无怨无悔。“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都市1时间》这一湖南经视王牌民生新闻栏目的个性,正是值得经视人代代相传的宝贵精神品质。
今天,让我们走近他们,扣开他们的心扉……
☆☆☆☆ 曾经之最 ☆☆☆☆
最危险的采访
02年,还是一名学生的我对《都市1时间》记者的认知就是不怕苦,不怕累,霸得蛮,反应快。从04年进入栏目,成为正式一员开始,我才明白以上的词语形容这帮省内乃至国内最出名的新闻敢死队,应该都落伍了。因为还要有勇气和智慧,甚至不怕死的精神。
04年的12月9日,是我终身难忘的一天,当晚我险些失去了右眼。长沙黑石铺的危险品仓库大爆炸,殃及货运火车站,化学品仓库和军工厂,省消防总队称一旦火灾不能得到控制将威胁半个长沙城。我们绕开三道封锁线,不断接近现场。这时,一声小爆炸,一根树枝炸飞,刺破了我右眼眼皮,万幸的是眼球保住了。我用衣服擦了血,强忍着出了镜做完了采访。其他媒体都被警方拦在了外围。带着现场独家的素材,我们准备撤了,但是,跳出围墙外时,警方已经在此恭候,要我们交出机器和身上所有证件。我发疯的跑,警察拼命的追,要追上我当然不可能,我可是田径队的,百米能轻松跑进12秒。三名警察在追了几百米后已经没影了。第二天清晨,我们开始直播,我们所拍摄的画面成为了全国独家的画面。(邓凯文)
最“越位”的扮演
来《百姓说话》已经有近三个年头了,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期间扮演过许多不同的角色,但那一次……
2008年底,根据领导安排,我负责策划组织湖南首个民间反扒联盟,并全程进行跟踪报道。刚上车,就发现两扒手站在了一提包妇女身后,那贼溜溜的眼睛到处乱瞄。于是,我慢慢的走到了他身边,将偷拍机紧紧的抓在了手上。突然,一名扒手站到了我身后。天哪!对方不是瞄上了我吧,突然之间,我感觉到了自己的心跳声,抓着偷拍机的手不争气的渗出了秘秘的汗水,另一只手下意识的捂紧了自己的钱包。可千万别“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就在我内心激烈斗争的同时,只听到“嘭”的一声,一名练过散打的反扒队员已经将扒手按在了地上。而这时,我身后的扒手转身就跑,我反手一楸,下意识大喊一声:“站住,不许动,警察”。在大庭广众之下,我当众这一喊,第一次上演了一回假警察抓真小偷。(丁龙波)
最“诡异”的夜晚
去年北山大火,我和摄像杜军深夜12点陷入刚刚过火的山林。仗着手中有灯,我们不断深入中心,希望能拍到最震撼的山火场面。正当我们结束拍摄准备出山,手中的灯突然没电了,诡异的事情开始发生。为了节约用电,我们关掉一个手机,首先用摄像手机的微光摸索前进,左边峭壁,右边悬崖,好在路只有一条。奇怪的地方就在这里,沿着这条路,我们兜了四圈,居然每次都回到出发点。人说山中有鬼,会摆迷魂阵,不知道杜军怎么想,反正我心里开始发毛,大喊救命……
最后巡山村民把我们安全救出。
教科书里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可是在一时间,新闻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这里总能有些东西让你感动,总能有些人让你难忘,我想这就是我们这个团队的魅力所在,幸运的是,我正好就是这个团队的一员。(姜小巍)
最难忘的会议
每次走过办公区走廊,都会看到墙壁上一组照片。那是今年3月《都市1时间》栏目聚会留下的回忆。
今年开年那一阵,栏目的收视不太理想,办公室的空气也变得有些压抑。压抑之后工作的积极性也受到了些许的影响。那天晚上栏目开例会,栏目几位老大在发完牢骚后我们记者也都忍不住了,开始抱怨起几位老大来,互相的“炮轰”让现场气氛有些火爆。
就在一个个记者发言完之后,我突然觉得这个集体是这么的可爱。每个人都为栏目的前途投入了自己最真挚的感情,甚至有人当场飙泪。开完会后,马栏山的大排档因为我们这群新闻老兵新兵变得很温馨。几杯啤酒下肚,我们更加坚定的走在了一起。看着身边可爱的同事,我们有信心去迎接接下来所有的挑战。(陈杰)
最贴心的母亲
我是武汉人,在湖南算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想说的这事儿让我深感集体的温暖。
去年,栏目同事李炜大哥因公受伤,朋友们邀约一起探病。看着我们到来,李伟大哥很高兴,忙着同我们打招呼。在他身旁的是一位老人。我心里告诉我这应该是李妈妈。还没等我们打招呼,李妈妈就一个个叫出了我们的名字“你是周晨君,你是贾子年,你是陈晶晶,你是……”并连忙拿着苹果,梨子给我们吃。
在场所有的人,都很惊讶,素未谋面的老人为什么会知道我们的名字,而且都能准确的认出?李炜大哥告诉我们,他的妈妈每天都会守在电视机前,收看儿子的节目,久而久之,把我们这群人也都认熟了。现在李妈妈每天还是守在电视机前,看着他的儿子和我们所有人。
我的妈妈从来没有机会看到我在镜头上的样子。但我相信,还有很多很多同事的妈妈就像李妈妈一样,在默默地关注着我们,关注着我们成长的每一天,每一步。(周晨君)
☆☆☆☆ 三代记者的新闻感悟 ☆☆☆☆
70后:珍惜每一天
从事新闻工作已经近10年了,来到《都市1时间》有6年时间,我已经被这个充满朝气,充满凝聚力的集体所深深吸引。
2006年6月去西藏做青藏铁路通车的报道,说实在话,如果不是这个节目的话,我可能一辈子都难得有机会去西藏,感受那片湛蓝的天空,领略那旖旎的风光,呼吸那清澈的空气。在圆满完成采访任务的时候,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珍惜做记者的每一天,用心做事,用心做人,认真对待每一条新闻,让自己在这个岗位上不留下任何遗憾。(朱轶民)
80后:痛并快乐着
都说电视台里,一线辛苦,做民生新闻更辛苦。
有时候,会为了劝解一个迷途的传销少年,奔走三百公里;有时候,会为记录一次洪水过程,一夜不睡,真的很憔悴;有时候,觉得工作时间很长,休息总是那么短,作为女性,终日为了新闻而忙碌,韶华在一本本播出带上就这么流逝。但是轮休的时候在家看《都市1时间》,片头的音乐一响起,当初对这个节目的向往和自豪感又涌上心头。生活在1时间的节奏里,习惯了和那帮“超人”兄弟姐妹们一起找线索、拉片子、一起站在广电水池边吃盒饭,一起宵夜一起high,许多工作的压力消散于无形。
都说我们辛苦,但是我们不说苦。精耕这一亩新闻田地时,我们收获了成长,优化了心性,获得了加倍的快乐。(朱英姿)
80后:因为热爱 所以执着
一天,带着新来的实习生出去采访,在路上,她猛然问我,“师傅,每天都这么辛苦你觉得做记者有意思吗?”习惯了把问题交给别人来回答的我,突然接到这样一个问题,还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于是敷衍般的回上一句:“如果你喜欢就有意思”。结束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我又想起了这个问题,这次是我自己在问自己。打开电脑,翻看着文件夹里的一张张照片,从湘西一对一助学,到远赴西藏报道青藏铁路开通,从站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发回卫星连线,再到亲历冰灾,从四川地震灾区生死历险,再到北京奥运会采访外国运动员,这些50年,甚至是100年都不可能遇到的新闻大事件都曾亲身经历……照片一张又一张,文稿一篇又一篇,从策划《孟科调解》到通宵赶做《请原谅》样片,从五年前辞去证券公司白领的工作来到电视台,到今天拿到多个新闻奖项,我想我应该知道该如何回答了。(孟科)
90后:幸福就是有猛料
都说幸福很难很难,什么叫幸福?其实我也不能诠释出来幸福。最近,我发现在一时间拥有的充实感也是幸福,其实幸福就在身边。为什么这么说,一条好线索换来的小小满足,完成播出获得的简单快乐,看着自己上镜,傻傻的微笑,我想对我而言是的,就这么多,这就是我的幸福。感谢1时间的领导和同事。我想我就是那个小苗儿,都是你们给我阳光雨露让我能茁壮成长、都是你们给我温室港湾让我逐渐成熟,都是你们给我关心爱护让我丰收硕果。怀揣着感恩的心,怀揣着报答的心,我想把它统统都写下来,真的很谢谢你们,一时间的哥哥姐姐们。感谢赋予我一切一切宝贵经验的你们……我现在是幸福的。幸福是什么?就是猫吃鱼,狗吃骨头,奥特曼打小怪兽,我有一条猛料,哈!(李钰立)
☆☆☆☆ 特色版块 ☆☆☆☆☆
真相大追击:每个人都是一块阵地
每天上午,真相记者们最关心的事情是:我昨天的稿子收视涨了多少?如果涨一个点,算完成了基本考核长吁一口气,涨两个点会喜形于色,涨三个点则欢呼雀跃。倘若收视下跌则愁容满面。我们的心情就这样随着收视曲线的起落而喜悲。而正是因为有着对收视的精细研究,让我们逐渐知道了节目要怎样才能赢得市场。
虽然压力很大,但责任更大。舆论监督,检讨社会,追击真相,鞭笞丑恶,做不同凡响的新闻是我们的追求。我们的口号除了“用良知检讨社会”,还有另一句:“每个人都是一块阵地”!因为是阵地,所以每个人都不能失守!
我也非常荣幸为栏目捧回了第一个因舆论监督报道而获得“湖南新闻奖一等奖”、“湖南广播电视奖一等奖”、“湖南好新闻奖一等奖”的“三连冠”。(牟禹)
请原谅:保持倾听者的姿态
在《都市一时间》,我是一个做情感题材新闻较多的记者,因为师父孟科交给我接手的《请原谅》,让我对民生新闻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更深的理解,在关注新闻事件的同时,往往人永远都是主角,所以,我应该更关注人,人的命运,人的幸福。记者的同情心和真诚,也许会使新闻作品有着非比寻常的震撼力。倾听让事件的展现更趋于真实,也让观众有了独立判断的依据。
采访的时候,我总是习惯性的身体前倾。这是一种发自心灵的倾听姿态。通过倾听,我把对人的关注,延伸到那些被人们忽视的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对爱的理解上。倾听,我可以更贴近被访者的内心,新闻的背后是心灵。它能消除芥蒂,建立信任。(涂晓岚)
小李飞到:直面生命的重托
翻开新闻热线线索库,你会看到密密麻麻找小李的求助信息。而我的手机,无论是在工作时间还是在深夜两三点,也时常会接到来自全省各地的求助电话,求助内容五花八门,但绝大多数都是得了怪病,重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那种。电话的那头,是一个个不幸的家庭,他们把生的希望,交给了素不相识的“小李”,而作为“小李”的我唯一能做的,只有静静的倾听。
有时,我会幻想着我是一位亿万富翁,给每一位求助者送去一份爱心;有时,我会憧憬,栏目收到一笔巨款,可以帮助所有苦难的家庭。直面生命的重托,我期待每一期“小李飞到”,都能实实在在的帮助到这些求助对象,给他们带去哪怕是一丝的暖意。(李炜)
百姓说话:善待被投诉者
《百姓说话》作为《都市1时间》的特色版块,题材更多的,是贴近市民,协调市民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但这些“小”事,有时也会让你忍俊不禁。
一天,我去采访一起民工讨工资的投诉。遭遇保安头头气势汹汹的冲了过来,当时的我,赶紧调整心理状态:心想又要跟这些充当拦路虎的保安斡旋了……没想,保安头头步伐放慢了。原来,他曾经是我采访过的一名投诉者。毫无悬念,我们没有与保安发生冲突,采访相当顺利。
当曾经的投诉者摇身一变成为被投诉者,双方更多了一份理解,善意与坦诚。如果我们把每名被投诉者都能设想为我们曾经的投诉者,这份换位思考,也许更能帮助我们做到采访的理性,客观与深入。(江薇)
☆☆☆☆ 温暖的集体
☆☆☆☆
1时间有件“传家衣”
我是栏目第一个升级做妈妈的。有次下班正好碰到卫视录节目,台门口被观众挤得水泄不通。就在我为难时,紧跟在后头的潘敏大叫一声:“快让开,这里有孕妇”。小潘同学夸张的声音马上引起了栏目另外几名同事的注意,他们马上跑到台门口,由潘敏带队,孟科、李炜两大壮汉在我左右,后面还跟着个姜小巍,就这样,四个人带我穿过拥挤的人群。被他们促拥着,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和亲切。
知道我最怕辐射,付磊还特意买来防辐射衣服送给我。他说:这件衣服你先穿,然后再传给下一位怀孕的女同事,一个个传下去,要成为一时间的传家福。呵呵,是啊,咱们1时间的姐妹们每天冲锋陷阵,把各自的终身大事都丢一边去了,再过几年也都是要当妈的人了。由我开头,一定要把这件极具特色的传家衣代代相传,直到培养出小英姿、小存静、小晓岚……(王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