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将在3年内完成棚户区改造730万平方米,涉及居民约6万户20万人,这可以说是长沙今年最大的民生工程。湖南都市频道《都市1时间》从4月1日起,推出《留住城市的记忆》系列报道,在关注棚户区改造的同时,也从不同的角度,关注棚户区改造中有历史、文化色彩的老房子,讲述这些老宅走过的百年风雨和他们背后的故事。节目通过串起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一点一滴的历史回忆,见证了长沙历史、文化的变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飞速提高。
   
 节目推出之后,记者相继走访了包括长沙中山路,西长街、太平街、九如里等在内的大街小巷,寻找到了长沙最早的消防队旧址(太平街19号)、长沙最早的娱乐场所海员俱乐部(中山西路干货批发市场)、最老的一所红色基督教堂(长沙西长街水产品批发市场)、最早的手帕纺织厂(长沙西长街140号)等等。比如九如里,耸立着九栋民国时期的公馆式建筑,业主曾有民国政要原湖南高等法院院长曹伯闻、原“国大代表”万衡等。这些老宅上还有弹痕累累,留下历史的记忆。
  
 
很少有人会想到,在棚户区里,其实蕴藏着十分深厚的湖湘文化和湘楚风情,保存有很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都市一时间》通过独立的视野,挖掘埋没在棚户区里的历史文化遗迹,同时也是呼吁尽可能保护一些历史建筑,为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多留下一些印记。可喜的是,在节目推出一周后,长沙市就宣布,对棚户区并非一拆了之,针对棚户区里的一些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不但不会拆除,还将予以修缮和保护。而这正是节目的初衷,也获得了观众一致好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