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都市一时间杂谈 |
4月7日和8日湖南都市频道《都市1时间》的民生新闻报道,有一个显著特点:努力强化公共服务性。
首先从题材内容看。这两天突出的内容是:当日或近日本省天气的急剧变化以及对群众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某些“的士”以交接班为借口拒载乘客,市民出行不便,城管派出16个小组上路稽查;一宝马车强占人行道,管理人员劝阻被打,过往行人抱不平;公交车站被私家车占用,“小家”妨碍“大家”;宁乡竹山小学因冰灾受损,教室变成危房,媒体呼吁社会救援。监评员注意到,这些题材涉及的都是公共交通、公共管理、公共设施等公共服务性行业,关系的都是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媒体在报道时,不是单纯的以“曝”为快,而是把媒体的据实揭露,群众的共同呼声,记者的亲历体察,政府主管部门的应对行动和解决办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连续报道《谁占据了人行道》,记者抓住一起宝马车强占人行道的新闻事件,现场曝光车主、司机目中无人、心中无法、仗“车”欺人的恶劣行径,让过往群众同声斥责这种不得人心的野蛮行为。最后,政府管理部门采取专项整治,作出严肃处罚,并由此制订出长效规定。报道促使问题迅速合理解决,民心得到抚慰,正义得以伸张,报道也取得圆满成功。
其次,从节目编排看。公共气象服务接连上了头条。天气骤热骤冷,直接关系人们起居出行。天气消息已成为民众天天期待的公共服务。“群众最需要的,就是大众媒体最重要的”,7日、8日两天《都市1时间》的新闻体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关注民生的编排意识。特别是8日这天,除了头条以外,还在节目中间插播了来自气象部门的“最新消息”。其他几条关于宝马车强占人行道的消息、“的士”无理拒载的消息,也都是编排在当日节目前10条的位置。而这个时段,观众正处在收视兴味浓、收视精力旺的状态。这样编排,有助于媒体的公共服务性在传播效果上得到有力强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