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日前,上海一位教授认为,龙的形象容易招致误解,提出要放弃龙来重塑新的国家形象,这一研究竟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立即引起了极大争议。九成网友和市民都表示“不能接受”。
【正文】
【配音】
   
上海一家媒体报道,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教授正领衔一项省级课题时提出,“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会让外国人片面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据报道,如果课题完成,所塑造的新的国家形象,有可能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用。
    
消息一出,网友对此事反应强烈,有的论坛更是在20分钟内达到近2万的点击率,绝大多数网友都表示反对。网友冰发贴说:西方国家的态度根本不关龙这个形象的事;网友水寒说,我们是龙的传人,崇拜祖先不必迎合别人的看法。
【实况】
        
众多网上反对声
【配音】
      
今天,记者来到河西的几所高校,不少人表示已在网上看到了相关消息,90%的人都表示:如果放弃龙图腾,绝对“不能接受”。
【同期声】
          
河西高校学生(赞同的)
          
“应该接受新的思想”
          
学生(反对)
          
“听外国人的干吗,他要改就改吗”
         
“龙的传人,作为中国人,不应该抛弃龙图腾”
         
“不把龙作为图腾,那么什么更合适做中国图腾呢?”
【配音】
        
还有人表示,德国和俄罗斯的熊、美国的白头雕等,形象也带有攻击性,却也一直受到外国人崇拜。那么,提出“放弃龙来重塑新国家形象”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对此呼声又有什么看法呢,记者今天拨通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办公室电话。
【实况】
         
记者:麻烦您转一下吴友富好吗?
          
话刚落音,电话被对方挂断                                                                                                           
【正文】
【配音】
【实况】
【配音】
【同期声】
【配音】
【实况】
【配音】
     
很明显,校方对此的态度是缄默。那么,中国人膜拜了5千年之久的龙,到底有什么含义?重塑国家形象品牌标志,是否真要以龙作为代价呢?今天,省社科院专家们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同期声】
     
湖南省社科院历史所博士 张衢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有很大的继承性,不是随便说改就可以改的”
【配音】
      
对龙文化研究颇深的张衢告诉我们,作为一种神话形象,“中国龙”是古代各个部落祥瑞物的结合体,它的爪子代表凤爪,龙身形状似蛇,而龙头则是由马和鹿角组成的,而龙尾则是传说中的麒麟尾。
【同期声】
      
湖南省社科院历史所博士 张衢
      
“中国龙是和谐文化的象征,不是西方人说的攻击性动物,其实是各个部落的图腾,比如凤就是我们楚文化的,而东潆部落以蛇做图腾”
【配音】
      
社科专家认为,西方龙确实代表邪恶与阴暗,但中国龙代表着骨气,无论神话传说,还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国人就喜欢以龙作为题材,千百年来,中国龙深深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成为中国人的骄傲,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因此,不应该以西方马首是瞻,来更换龙图腾,伤害中国人“龙的情结”。
【同期声】
       
湖南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 王国宇
     
“这是我们千百年来的文化品牌,在中国人心理形成了共同的民族心理趋势”
【配音】
        
更有专家指出,既然在异国文化中,Dragon代表恶兽,不妨把中国龙的翻译改变一下,用其它外语单词代替,这样一来,则可避免对中国龙的误解。
【尾句】
          
周玲 邓铁刚 唐旭勇报道                                                                   
【同期声】
【配音】
【同期声】
【配音】
【同期声】
【配音】
【尾句】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