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别康桥》赏析

(2013-09-11 10:33:39)
分类: 教海拾贝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提示: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社的代表诗人。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

徐志摩于1921-1922年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对剑桥的感情很深。剑桥所体现的英国式文明,形成徐志摩所向往、追求的“康桥理想”(现通译剑桥)。但是,归国后,军阀统治下旧中国的黑暗现实,使他的“康桥理想”幻灭。《再别康桥》是徐志摩1928年秋再度游历英国后在归国海轮上写的。在诗里他以缠绵凄婉的笔调,抒写了自己对康桥无限留恋和依依惜别的心情,微妙地展露了因“康桥理想”的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徐志摩十分注意艺术技巧。在《再别康桥》里,他敏锐地抓住“金柳”、“波光”、“青荇”、“星辉”等具体而生动的形象,勾勒出无比美丽的康河晚景,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汇在一起,创造了耐人寻味的意境,表露了自己对过去憧憬的留恋和眼前的离愁别绪。诗篇的格调轻盈柔和,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梦幻般的情调。诗行齐整,声调回环往复,语言清倩柔美,意象明丽流转,富有音乐性和动态美。

相关:

1.《再别康桥》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情怀?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会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徐志摩于1921至1922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剑桥所体现的英国式文明,形成徐志摩所向往、追求的“康桥理想”。但归国后,军阀统治下旧中国的黑暗现实,使他的理想幻灭。这首诗以缠绵凄婉的笔调,抒写了自己对康桥无限留恋和依依惜别的心情,微妙地展露了因“康桥理想”的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在临别康桥之前,诗中开头一连用了三个“轻轻的”,抒发了诗人与康桥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诗的节奏是轻快的,旋律是柔和的。诗从第二节开始描绘康桥那迷人的景色,当诗人陶醉于康桥美丽的景象时,诗人的快乐达到顶点,不觉想起今晚要和康桥告别了。于是,诗人的情绪低落了,就连请草丛中的夏虫也似乎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也为之保持沉默。在这一片沉寂声中,诗人悄悄地走了,这样就在原来轻柔的感情里,抹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的色彩。

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2.《再别康桥》一诗的主要艺术特点是什么?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在《再别康桥》里,他敏锐地抓住了“金柳”、“波光”、“青荇”、“星辉”等具体而生动的形象,勾勒出无比美丽的康河晚景,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会在一起,创造了耐人寻味的意境,表露了自己对过去憧憬的留恋和眼前的离愁别绪。《再别康桥》之所以形成深邃的意境,首先在于感情真挚,对所描绘的对象有深厚的感情。其次,徐志摩很懂得情绪与客观景物的和谐,在他笔下的康桥是有生命有灵性的,表现出诗人的情怀。

诗篇格调轻盈柔和,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梦幻般的情调,诗行齐整。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七节,每节四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较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两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称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

诗歌语言清倩柔美,意象明丽流转,富有音节性与动态美。《再别康桥》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欺负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3.简析《再别康桥》所反映出来的现代格律诗的特点。

徐志摩也是新格律诗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的《再别康桥》充分体现了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

《再别康桥》每节一换韵,二、四句押韵,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波动,好像一支悦耳徐缓的抒情曲,轻盈婉转,加之首尾两节稍加变化的复沓,都取“束”、“歌”相协,更造成了一种节奏自然,旋律优美的诗情,取得了音乐美。

《再别康桥》以情景交融,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彩色画面,构成了一簇簇美妙的意境,使其具有绘画美。如“西天的云彩”,康河“河畔的金柳”,“波光星辉的艳影”,“软泥上的青荇”,柔波里的“水草”,“天上彩虹”;以及斑斓的“星辉”等待呢个,既轻柔,又艳丽,离愁别绪,脉脉含情,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再别康桥》结构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具有建筑美。全诗七节,每节四行,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其中一、三行稍短,二、四行稍长,有规律的交错,形成两个平等的台阶,既不是“豆腐干”式,又不是形式不拘的自由体,既做到了形式结构的整饰,又不失手法多变的特色。

4.分析《再别康桥》的意境创造。

《再别康桥》是一首抒写离愁别绪之作。与这种情绪相应,诗人创造了一个轻盈柔和的意境,以此负载着他浓浓的离愁和无限的哀伤。

首先,诗人敏锐地抓住“金柳”、“波光”、“青荇”、“星辉”等生动而具体的形象,勾勒出无比美丽的康河晚景图。这里的种种形象都是轻柔的。接着,诗人又在背景下把“悄然”代替“笙箫”,连“夏虫也为我沉默”,诗人在一片静穆中驱使情感的流动,在脉脉离境中“寻梦”,当年的甜蜜、闲暇、愉快,一齐涌到眼前。可是这“满载星辉”的小船,却又突然变成了满载“离愁”和失意的小舟,给他带来了无限的伤感。如此,气氛、感情、景象三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创造了耐人寻味的意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