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村妇女何日才能走出麻将桌?

(2009-04-23 04:11:33)
标签:

吴治平

读书

杂谈

吴治平<中国乡村妇女生活调查>:                

     我在农村调查,很多村干部最头疼的是村里妇女打麻将成风问题。Q村的村支书编了个顺口溜形容妇女打麻将:“娃子在屋里哭哭笑笑、牛儿在山上乱蹦乱跳、喂的猪子上了灶。”村里有一家女的只顾打麻将,六岁儿子掉进堰塘淹死了还不知道;一个妇女早起赶集牵头牛去卖了1200元,回来就一头扎进村麻将馆,当天输个精光;还有一个妇女打麻将高血压病犯了,去医院看病,医生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我叫五万”。

    世上真是无巧不成书,没想到,第一天进村,我就亲眼撞见了令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一个场景:

    记得那是8月的一天,我带着两个助手进村,通往该村的路坑洼凹凸不平,石头裸露,再加上头天下了场暴雨,到处是泥浆,我们叫了辆“面的”,和司机说了几箩筐好话,并付了双倍的价钱,“面的”司机才答应把我们送进村,一路颠簸行驶,好不容易开到荒废的村小学门口,司机再不愿意往前开了,我们只好下车步行。

    行至村头,我看到一个房屋的山墙上写有一条“关爱女孩明天更美好”标语,我想把它拍摄下来,刚好,村头有一个扎着两个羊角辫,穿粉红色连衣裙的小女孩,很是可爱,于是我把她抱至标语下面,想让她站在这条标语下照张相片。我的相机快门还没按下去,突然一个中年妇女气势汹汹地冲过来,一把抢过小女孩,厉声斥问我想干什么?我和气地告诉她,想为她的小女儿拍张照片,她坚决不答应,抱着女孩扭头就走了。我和两个助手都很纳闷:这女人怎么这么凶?

    第二天,我们又来到村里。在村委会附近的代销店门口,又碰到了昨天那位中年妇女和她那可爱的小女孩。当她知道我们是专门来村里调查妇女问题的,解除了疑心,主动提出来愿意和小女孩一起照相。她抱着小女孩和我一起来到村头那副标语下,照完相后,我与她很随意地交谈起来。

    她看上去有四十多岁,在农村,象她这般年龄的妇女,孩子至少也有十几岁了,而她的小女儿只有5岁,我很好奇地问她:“你的孩子这么小,是不是结婚太晚?”

    她说:“哪里哟,我以前生了个男孩,六岁时在水塘淹死了,后来才生了这个女孩,我去年在外面打工,孩子天天想妈,想的生病了,脸没人洗,衣服也脏,乱七八糟的,我就回来了。”

   我当时心里就在嘀咕:“这个女人该不会是那个只顾自己打麻将,儿子在堰塘溺死的母亲吧?”中午我们在一个农户家里吃饭,女主人证实了我的猜想。

    女主人说:几年前这个母亲带着儿子去堂姐家做客,她一去就坐上麻将桌了,小儿子跑出去玩,后来跑到堰塘玩水,邻居告诉她孩子在堰塘玩水呢,她没在意,仍埋头打麻将,后来别人发现了小孩被淹死了,到麻将桌前叫她,她才慌神了,还是湾里人帮她打捞起孩子,她抱着死孩子回家,遭到了丈夫和公婆的一顿痛打。又过了好几年,才生了这个女孩,女孩出生后,她在家种地,有好几年没打麻将了。现在她打工回来后,又坐到麻将桌上了。

    在当天调查完毕返回途中,我们再次经过那家代销店时,果然看到那个女人正在麻将桌上酣战,而她那可爱的小女儿就像一只小蝴蝶似的就在两个麻将桌之间飞来飞去。

    看到这里,我和助手相视无言,无奈地摇了摇头。

 

    为什么村里妇女这样迷恋麻将桌?我们沿途走访农户。

    走进农妇德芝家,便看见几个农妇正在她家搓麻将。德芝说:“我今年43岁,家里有4口人,大女儿、小儿子都在读初中,丈夫外出打工。我知道打麻将不好,害人又害己,也想发展致富。村里号召种白灵菇,我家里条件太差,赔不起;养猪,怕猪生病;这几年粮食价格跌跌涨涨,又不想种田了;想开书店,没有资金;想做缝纫,没有技术。我成天烦,只好天天打牌,消磨时间,村里其他的文化娱乐活动太少了。”

    农妇秀琴说: “我也想干点么事,可是没人支持、没路子、也没什么办法可想,在家光种这点田,空闲时间又没什么事做,就只能打麻将,有时输千把块。我丈夫有时会骂我,但没事做时我还是会去打。”

秀琴11岁的女儿今年,正在读小学四年级,我和她妈妈谈话时,她一直低着头。借她领路之机,我问她:“你怎么看你妈妈打麻将?”

    小女孩低声诺诺地说:“我妈妈经常打麻将,我很反感,有时放学回家饭都没做好。我没办法干涉,有时连人都找不到,早饭中饭都在外面吃,有时我找到她们打麻将的地方,她们就把门闩起来,不让我们小孩进去。我父母经常为打麻将的事吵架,爸爸还为我妈打麻将的事打过她,不过她还是去打。我爸又经常不在家。”

    农妇文菊说 “农村妇女造孽,我常年一人在家,很孤独,有时候觉得心里闷的慌,精神上很苦,没有一个人说说话。现在农村妇女没人管,你说牛啊马啊,还有人牵着喂个草,可农民的文化生活谁来管?”

    在村里,我询问农妇们的读书情况,得知40岁以上的农妇基本不读书也不看报,很多妇女一年一本书也不买,有的即使读书也只是看几本孩子的课本或小学生天地等书。

    农村妇女不读书,怪她们吗?我参加了十多家北京农家女文化中心在农村开办的“农家女书社”活动,亲身感受到农家女对书籍、对知识的渴求!不是她们不读书,而是她们根本就没有书可读。我走访了几家“农民书屋”,所有的书籍完全没有考虑到占农村大部分人口的妇女,她们也是被遗忘了。

     盼出版社多出适合农家女读的好书,更盼政府和社会多送书下乡,让更多的农家女有书可读!也盼已建立的“农家书屋”真的发挥作用,而不要成为“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一个摆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