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美作家冰凌在美支持杭州西湖申遗

(2016-06-26 08:59:51)

旅美作家冰凌在美支持杭州西湖申遗 来源:中国作家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社、浙江省人民政府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上海作家、浙江作家网、天津网、大众网、看中国网、中国风景园林网、网易、搜狐网、 长城网、中国甘肃网、新浪网、中国赣州网、杭州西湖网、温州网、读书时间、诗歌在线、贸讯网、上海人才网、中华园林网、广东作家网、秦皇岛新闻网、图书联盟网、修水新闻网、景观中国、汝州广电信息网、美国星岛环球网、《侨报》、美国世界名人网、世界精品网、名人文摘、《伊利华报》、文心网等

 

 

    旅美作家冰凌在美支持杭州西湖申遗

 

 

旅美作家冰凌在美支持杭州西湖申遗

美籍华裔著名记者赵浩生(左)对冰凌表示支持杭州西湖申遗。


    “杭州西湖是人类文明和自然山水完美的结晶,是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融合的‘文化景观遗产’,是中国山水美学理论下景观设计的经典巨著。西湖之美是独一无二的极致的完美。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地球因西湖而美丽。因此,我们呼吁海内外游客和华人华侨为西湖申遗鼓掌,支持杭州西湖申遗,期待杭州西湖申遗成功。”昨日,在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会长、旅美作家冰凌如是说。

    最近,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陆续派专家对杭州西湖进行实地考察、书面评估等,并将于今年6月,在巴林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对西湖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项目作出最终表决。经过多年努力后,西湖申遗已经进入了关键时刻,形象地说,就差“临门一脚”了。

    西湖是自然湖,更是人文湖,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完美结合,是东方文化的结晶,是活的人文湖、名人湖,所以,西湖申遗“申”的不是自然遗产和人文遗产,而是“文化景观遗产”。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说:“西湖申遗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保护好、建设好西湖。”杭州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西湖申遗工作,2007年,杭州市申遗领导小组正式成立,认真编写西湖申遗文本,对西湖的历史沿革、文物古迹、现存装空等进行了文献、考古的综合研究。2010年1月初,顺利通过了总部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初审。

  西湖申遗办在国内外权威机构和专家的指导下,对反映西湖文化核心价值的西湖十景、文化遗存、周边环境等三个层面进行了修缮整治,先后对西湖十景碑亭、十四个文化史迹以及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并对部分植物进行了适当调整。对申报范围内的重要地下史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古发掘,使清行宫遗址、钱塘门遗址等一批重要史迹得以更好的保护与展示。这些考古遗址,涵盖了城市建筑遗址、皇家建筑遗址、宗教建筑遗址、园林景观遗址各个层面,进一步丰富了西湖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西湖申遗提供了有力实证。目前申遗整治工作已全面完成,西湖文化景观得到了有效修复。

    “西湖文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的承载要素包括西湖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景观格局、“西湖十景”题名景观、西湖文化史迹、西湖特色植物等六大要素。

  西湖申遗的申报范围依据核心要素“西湖十景”的完整视域空间范围,结合可清晰辨认的地形划定边界,占地面积4235.76公顷。西湖自然山水由西湖的外湖、小南湖、西里湖、岳湖、北里湖五片水域与环抱于湖的北、西、南三面丘陵峰峦组成。城湖空间特征自12世纪以来就形成了三面环山、一面临城的城湖历史关系,并传衍至今。

  西湖景观格局就是“两堤三岛”,是公元9—19世纪期间,通过多次西湖疏浚工程逐渐形成的人工产物“白堤”、“苏堤”和“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共同组成,分布于整个西湖水域,是西湖景观具有整体架构作用和广泛影响力的景观要素。“西湖十景”是创始于南宋、并持续演变至今的十个诗意命名的系列景观单元。

  西湖文化史迹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十四处,包括保俶塔、雷峰塔遗址、六和塔、净慈寺、灵隐寺、飞来峰造像、岳飞墓(庙)、文澜阁、抱朴道院、钱塘门遗址、清行宫遗址、舞鹤赋刻石及林逋墓、西泠印社、龙井。它们分布与湖畔与群山中,承载了特别深厚和丰富多样的文化与传统,成为西湖景观作为“文化名湖”的支撑要素。而西湖特色植物包括西湖堤、岸间种桃、柳的特色景观,与“西湖十景”的四季观赏特征相应的春桃、夏荷、秋桂、冬梅“四季花卉”,以及分布于湖西群山中承载了中国茶禅文化重要价值的传统龙井茶园及其景观。

  西湖申遗的理由是:“西湖景观”是中国历代文化精英秉承“天人合一”哲理,在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绘画美学、造园艺术和技巧传统背景下,持续性创造的“中国山水美学”景观设计最经典作品,展现了东方景观设计自南宋以来讲求“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具有显著的景观持续性和文化关联性;在9至20世纪世界景观设计史和东方文化交流史上拥有杰出的、重要的、地位和持久、广泛的影响。它在十个多世纪的持续演变中日臻完善,并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成为景观元素特别丰富、设计手法极为独特、历史发展特别悠久、文化含量特别厚重的“东方文化名湖”,是世界独具一格的文化景观。“西湖景观”为中国传衍至今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以及隐逸、忠孝、藏书、茶禅和印学等中国古老、悠久的文化传统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特殊的见证。

    同时,“西湖景观”是利用古泻湖创造优雅景观、显著改善人居环境的杰出范例。它维系至今的“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空间特征,见证了人们在西湖的自然沼泽化与人工反沼泽化的持续互动过程,以有机演变的方式将古泻湖改造成了风光秀丽的文化名湖,成为人们对水资源开展上千年持续不断合理保护与利用的典范。“西湖景观”还是十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精英的“精神家园”,是中国各阶层人们世代向往的“人间天堂”。它以“寄情山水”的文化特征引发了数量特别巨大、雅俗共赏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是中国最著名的四大古典爱情传说中《白蛇传》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场所,与《马可波罗游记》以及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若干传世作品直接关联,是中国最久、影响最大的“文化名湖”,曾对9至18世纪东亚地区的文化产生广泛影响。

    90高龄的国际社会活动家、著名记者赵浩生先生对冰凌表示,支持杭州西湖申遗。他说:“西湖太美了!古今中外,哪个文人不想去西湖。我很想再回国看看西湖。”他反复吟唱名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历数杭州风景名胜和历史典故。

    旅美女诗人依人用诗歌支持杭州西湖申遗,专门创作了诗歌《恋西湖》: “我是柳梢上的一枝新绿,吹拂在黎明的苏堤春晓;我是花港观鱼的落花飞天,倒映在仲夏的三潭映月;我是婉转的黄莺翠鸟,吟唱在晚秋的曲院风荷;我是野渡的扁舟一叶,停泊在寒冬的断桥残雪。谁和我一起听过南屏晚钟,谁和我一起望过平湖秋月,谁对我讲过雷峰夕照的传说,谁为我煮过雨前的西湖龙井。那似断未断的桥呀,那梦中依偎的人哪,今夜我将潜入你的蔚蓝,轻轻地摇动船桨,和你一起重温,重温我们儿时的两小无猜。”

    冰凌说:“我因为工作关系,来往于中美两国,在杭州西湖区生活已经十年,经常游览西湖,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西湖的魅力。西湖是大自然的恩赐,经过东方文化的沉淀和人类文明的浸染,使西湖的美无所不在、无微不至、无穷无尽,构成了人类文明灿烂的文化遗产。西湖不仅属于杭州浙江,属于中国东方,也属于世界。因此西湖申遗非常必要,而且我坚信一定会取得成功。”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