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水斋日记”·2021年(第26周):

(2021-06-28 18:37:20)
标签:

秋水斋日记

分类: 生活随笔

621日(周一)·第26周:

 

天气:晴。

请假,去潍坊。无什么大事,一则为儿子送电子元件,二则顺便看望小孙子——每天,小孙子都要奶奶与我视频,小孙子,则一声声地喊着:“爷爷,爷爷……”爷孙俩,互相想着对方呢。

明年就要退休了,也不在乎多请几天假。遇到曾在高中一同工作过的大学同学,他们所在学校,早已批准他们不上班了——六十周岁退休,五十八周岁,即可不到校上班。而我现在所在的单位,却一直是要求老同志工作到最后一天,人性何在?

大部分时间,陪小孙子玩耍。

收到“京东网”所购之书:美·约翰·斯坦贝克之《愤怒的葡萄》。很好的名著,装订太差,理应做成精装本。

晚,户外散步,一小时许。

晚,浴。后,倚床闲读,翻检了新到手之《愤怒的葡萄》;阅读《梅里美中篇小说集》,半文。

 

622日(周二):

 

天气:晴。

如常。

上午,因为检测,忙碌了一上午,虽不参入具体工作,却也是一直陪着,人渐老,纵然只是陪着,也觉得累。

午,办公室老王,招饮于“真味炒鸡”,饮白酒半斤,微醺。

下午,上完课,回家喝茶。总算把身体休息了个差不离。

翻检“京东网”,复下单购书两本,都是关于黄庭坚的:《黄庭坚选集》《黄庭坚尺牍名品》(“中国碑帖名品”系列)。

放学回家路上,偶遇高中时期的两位老师:一是二中校长秦允文老师,二是物理老师路贤行老师。两人俱已八十多岁矣,身体却依然康健,真为之高兴!

这一天,于读书无缘。

晚,户外散步,半小时许。

晚,浴。后,倚床闲读,阅读《梅里美中篇小说集》,数页;读知堂老人《泽泻集》,数文。

 

623日(周三):

 

天气:昙,转阴。

如常。

暇时读书,重点阅读刘易斯·布兹比之《书店的灯光》,兼读简·奥斯汀之长篇小说《诺桑觉寺》。两书已读了一段时间,还老读不完了。不是阅读效率不行,而是同时展开阅读的书目太多,此两本书,也只能在校时间,抽暇阅读。

是否应当改变一下读法?

需要读的书和想读的书,太多,总是顾此失彼,奈何,奈何?

 

 

收到“京东网”所购之书:《黄庭坚选集》《黄庭坚尺牍名品》(“中国碑帖名品”系列)。

晚,去“艳玲麻辣烫”,食麻辣烫,饮白酒半斤,费币48元。

晚,倚床闲读,阅读知堂老人之《泽泻集》,数文。

 

624日(周四):

 

天气:阴,淅沥雨。

昨夜,雷阵雨。夜半,被雷声惊醒。

暇时读书,重点阅读刘易斯·布兹比之《书店的灯光》,集中阅读一天,近毕。

从微信朋友圈中,读了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访谈,其经验可概括为两条:一是多读多练笔;二是写作的计划性。不故弄玄虚,实实在在。但是,怎么读?怎样练?如何具体落实自己的计划性?却是一个极难的问题——因人而异——性情、学养、环境等等,诸多因素,都在起作用。

其实,我觉得还有很重要的两点:一是要长于思考,二是要勤奋不懈。

工行1512卡”,打入稿费两单:66+40=106元(聊胜于无)。

晚,户外散步,一小时许。

晚,浴。后,倚床闲读,阅读知堂老人之《泽泻集》,毕。

 

625日(周五):

 

天气:昙。

如常。

晨醒,躺在床上翻检“京东网”,下单购书一本:《性灵之声:明清小品》,费币3860元。

暇时读书,上午,重点阅读刘易斯·布兹比之《书店的灯光》,全书读毕;下午,重点阅读简·奥斯汀之长篇小说《诺桑觉寺》。

放假临近,心情颇佳。

工行1512卡”,打入稿费三单:52+40+80=172元。

放学后,召开教职员工会议,布置期末考试,及其他问题。

晚,去“艳玲麻辣烫”,食麻辣烫,费币60元。回家,吃茶,抽烟,眠。

 

626日(周六):

 

天气:昙。

一大早,610分,收到《陕西日报》稿费一单:240元。

上午,居家,拖地。后,浴。

吃过午饭,即去潍坊,帮老妻看护孙子——儿媳去“山东重工济南总部”,汇账去了,要待三天——夜间,孩子哭,想妈妈。

一个下午,陪孙子玩耍。一岁半的小孙子,正是贪玩而又不懂事的时候,没轻没重,满地乱跑,大人只得紧随其后,伴随左右——真是又好玩,又气人。

“奎文区妇幼保健院”,老妻打第二针疫苗。顺便,带小孙子户外玩耍。

晚,一家人去一饭店吃烧烤(主要是烤猪骨),费币136元,价格颇低。

晚,眠。夜间,闻孙子睡而复醒,多次,都是老妻和儿子照顾。

 

627日(周日):

 

天气:昙,下午,雷阵雨。

早起,看护孙子。

上午十点许,乘101功公交车,回昌乐。午餐,浴,休息至下午四点许。

收到“京东网”所购之书:《性灵之声:明清小品》。

下午,读书,重点读《梦田全集》(第一卷),两章;兼读《性灵之声:明清小品》,一文。后,整理了几个短文,上传信箱。

一个时代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生态,决定了当时的文章风格和民众的审美取向,明朝中后期,工商经济发达,社会(特别是士工商阶层)相对富足,故尔,享乐思想开始盛行,生活生则追求闲适、逸乐、雅趣;文学上,则表现出追求闲情小品、性灵解放等等。以至于形成了文学史上所谓“明清小品”的文学类型。

对文章的认识,不仅仅是名家,纵是普通的读书人,也往往“所见略同”:

·刘士鏻《<</font>文致>原序》,有如下论语:

“夫所贵读古人书者,借彼笔舌,活我心灵。”

“从来文词家,代不乏人,惟无意于文者往往极其致。”

“能使暴者颐解,怒者粲发,文章之妙,莫过于是。”

晚,户外散步,一小时许。

晚,倚床闲读,阅读《梅里美中篇小说集》,数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