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董桥的《从前》:

(2011-11-25 07:48:12)
标签:

董桥

宋体

榆下景

湖蓝绸缎

西贡沉沦

杂谈

分类: 读书小札

http://pic.eslite.com/Upload/Product/200906/m/633814603713613461.JPG

满纸烟雨旧情事

——读董桥的《从前》

路来森

 

喜欢喝下午茶的董桥,一派英伦绅士风度。为文,亦笔底生花,满是从容典雅的精致。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董桥的《从前》,收文三十篇,均为回忆性文章,表达的,是那一抹旧时月色的婉约情怀。文章,写男人,写女人,写中国人,写外国人,大多都与爱书、收藏有关。一柄旧折扇,一只紫檀楠木小玩意,一页文人的旧纸稿,勾连的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表达的是旧时人事的淳朴、美好,还有那一往情深的怀旧寄托。

董桥自称是“文化遗民”,所以,他喜欢怀旧,在怀旧中,书写烟雨情事。可以说,董桥笔底,写人叙事,“少风云,多烟花”,旧人旧事旧情味,情味尤浓。但“少风云”并非是无风云,董桥笔下的人物命运,仍摆脱不了时势的影响。只是,董桥以温和的笔调写出,“哀而不伤”罢了。透过《榆下景》中的魏红、《雪忆》中的繆先生,我们还是能看到“文革”给人造成的累累伤痕。不过,读董桥的文字,有时会让我们觉得他的“怀旧”,似乎有些执拗和偏激。《西贡沉沦》中的查尔斯,耿耿于怀,怀恋不已的竟是法国殖民时期的西贡,这对于越南的百姓来说,恐怕是难以接受的;《砚香楼》中的交际花顾小姐,跑到香港,面对大陆的解放,发出的竟是“没有了东林,没有了复社,我们真成了落寞的葛嫰、董白、寇湄、李香了!”的感叹。或许,董桥淡漠的是立场,喜欢的只是一种恋旧的情绪,一种黏稠殇逝的氛围。

董桥说:“文化遗民讲品位,养的是心里一丝傲慢的轻愁。”这种“轻愁”,自然,也漫浸在他的文章之中。行文叙事,每每有一种轻轻淡淡的忧郁,笼罩、流淌着。一些文章,写到结尾处,则给人留下一种月落花凋的萧索和苍凉。人事已往,奈何奈何,只好任凭“风吹雨打花落去”罢了。

董桥擅长写女人,董桥笔下的女人,都美艳脱俗,身上洋溢的满是古典的情韵。偷情的桂香嫂,竟然行走成一幅“粉彩仕女图”,有些虚浮的文姨,也有一块“湖蓝绸缎”作衬底;半老徐娘的萧姨,亦是“大雅不雕”;至于温煦的小家碧玉,更是被董桥写得生色生香。他写云姑:“她那年高二了,拢到背后编成松松一握辫子的长发更浓更黑更亮,夜空中寒星似的眼神天生是无字的故事。她的鼻子不高而挺,雕得纤秀,鼻尖素素的,刻意呵护贴近人中的那一朵工笔朱唇。”纯净、秀雅,美的禁不住让人掬于手中。董桥笔下,总赋予女性一种幽微的典雅,少女,是半开的花儿,明艳、芳香;老妇,亦如银杏落叶,凋零中,依然持一份金灿辉煌,依然散一缕通透的质感。

董桥行文,喜欢把人放进“故事”里,“阅世一深,处处是‘事’,顺手一拈,尽得风流”,“故事”如花,不仅灿然若锦,而且芬芳流溢。所以,董桥的文章,耐读,每每让人陷入其中,赏其美,嗅其香,醉其意。这,还应当归于董桥的表达,董桥叙述的诗意。董桥坦言:“我顺着营造小说丝丝缕缕的敏感追寻走过的从前,烟柳拂岸,暮云深情,笔底斑驳的记忆和苍茫的留恋,偶然竟露出诗的消息。”不是“偶然”,是必然。婉约如宋词的董桥,笔底下生成的文字,注定了唐诗宋词的情韵,和明清小品的雅致。彰显一份“裙屐风流的雅士”的丰韵。

董桥是唯美的,诸如《旧日红》、《古庙》、《榆下景》、《风萧萧》、《湖蓝绸缎》、《字里秋意》等,连文章的题目,都美出一种意境。然而,更美的,还是董桥文章的语言。董桥认为:“不论中文不论英文,文词清淡可读最是关键。”其实,董桥的语言是“淡”而不寡,清淡中有一种冷峭,有一种萧疏和内敛,有一份宋词辉映下的雅致,有一抹明清山水的清亮。故尔,才“可读”,才耐读。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述他内心的独到感悟:“笔底流淌着幽怨,老僧古寺的意境,远近都是烟雨萦绕,烟桥古柳,悠远寒凉。”

 

(附通联地址:山东省昌乐县实验小学   路来森    邮编:262400  电话:13583628202  Email:lulaisen123@163.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