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年看戏

(2013-01-29 17:21:10)
标签:

2013

过年

看戏

分类: 七楼看云
发一篇以前写的看图说话文。过节,凑个热闹吧。

过年,贴春联,放鞭炮,串门儿一家接一家地吃喝。哪儿都一样。在乡下一定还要有这一件,看戏。

 

能搭起戏台来的,都是大村子,有前代留下的大祠堂,几十年的晒谷场,那里的空地,足够摆开架式闹腾。组织者才定了主意,某村要扎戏台的新闻,没一会儿便传遍了三乡五里。这不,附近乡邻,远近姐妹,娘舅叔伯,侄儿侄女表外甥,各路传着消息,各家亲戚往来的时间表就此定夺妥当。

 

正对戏台,摆上些长条板凳,便是观众席,那往往是按正规村民大会的人数设计的,通常是完全低估看戏者的热情。一般都自带马扎,再后来的便得带上板凳,前面站满了人,最后来的人站在长凳上。那个场面,拉个远焦就是一出看戏的大戏。

 

戏未开演,场子里已是乱成一团。演员们在临时搭建的休息室里,上装,找戏服,拉道具,走台步……已经够忙乎的。而戏台前更是热火朝天。长凳矮凳早就排得满满当当,加塞的亲切丈量着边上各位的容忍度,占位的拿着些零碎物件,摆开架式打算严守阵地。戏未开演,那番热情,却是早已酝酿出窖,只待一击锣鼓,破声而沸。

                              

过年的大戏,得是请所谓正规剧团出演。这剧团常年游走四方,打板勉强合拍,唱腔不分流派却有本事将一派气氛热热闹闹地哄抬开来。在这群观众眼中,那锣板敲得是铿锵激扬,长调吐得荡气回肠水袖舞得天花乱坠,筋斗一个接一个地,把台下人看得直声喝好。

 

年复一年,戏文总是这么几出。龙凤团圆才子高中的故事总是经演不衰。折子戏的好处在于,观众不必忍受数小时孤母教子骨肉分离的悲苦,直接跳入最后的大团圆的花团锦簇里,那里的祥瑞喜气,年年让观众应时感动。也少不了天神降妖的,或是诙谐幽默的丑角戏,应景应时,亦是处处受到欢迎。

 

台上演得精彩,台下更是沸沸扬扬。摊贩们围在场子四周,板车上满满地堆着甘蔗,荸荠,橘子,糖饼,肉干。。。爆米花的也来凑热闹…….当然,还少不了那几件玩具。这不,台上关羽正力战吕布,那台下,小子们举着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塑料刀满场子地跑,耍得比戏里还要霸道。

 

媳妇们三三两两散坐着。人太多,她们只好收了织的毛线,一边看着家里的孩子在哪儿淘气,一边找着自家的老人,看在哪处人堆里聊得眉飞色舞。当然,她们更乐意听同伴着赞着身上新买的衣裳,又惯显无所谓地回着:真的么,我是觉得颜色显了些。。。

 

年青人是惯见世面的。他们表现得对这热闹不屑一顾,在场边半跨在自行车上,那样子,仿佛是骑车经过这里略微停个一停,却终究被这里的气氛团团围住,台上一曲未罢,喝彩声最为震耳的,竟出自这一拨人里。

 

场子中心,大娘大爷们,当仁不让,是台下的主角。戏文唱腔早已是烂熟于心的。这看戏的氛围,才是他们最爱的节目。为一个位子的不公与人争红脸的是他们,左邻右舍不停招呼的是他们,请人客去家里吃点心是他们,橘子糖果前传后递的是他们,看到精彩处嚷嚷着别大声说话的还是他们。

 

这样的喧闹里,其实哪里能识得出西皮流水的乐韵呢?可真有入境界的,双目微闭,抑扬顿挫,摇头晃脑地和着节奏。哪管人声喧哗,不时把这境界搅破。也有极能入戏的。那边厢青衣翘着兰花指,细数寒窑孤苦又一年,这边厢已是抹着眼泪,泣不成声,非得旁坐的一拳敲过去才回过神来,眯着眼笑成一堆。

 

台上台下,戏里戏外,这一切凑合起来,才是完完整整一场人人身享其中的盛事。您瞧,大过年,怎可以少了看戏这一出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