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说文》(剪报集)后记
谭汝为
语言学在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应该重视应用研究,重视科普写作,这是时代的呼唤,是当务之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修辞语用研究应贴近现实,深入生活,既注重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更应着眼于语言实际应用的研究;既注重思辨性的探讨,更应立足于社会调查和语言文字的科学普及。
面对社会上、网络中突然冒出来的新词语、新现象,语言学工作者应当及时做出科学的解释——这是社会语言生活的要求,也是我们的职责。语言学只要贴近现实社会、贴近群众生活,那就如同走进了广阔的沃野,无限风光等你欣赏,无数花果等你采摘。我们就会从青灯黄卷、庭院深深、故纸书袋的寻章雕句中挣脱出来,在现实语言生活中捕捉大量信息,发现鲜活的课题,与时俱进,不断进取。
学术论文的修辞文采表达,受学科、论题、作者性情等因素的制约。但注重文采是古今一脉相承的学术传统。语言学论文与社会科学人文领域学术论文一样,其写作应讲求修辞,追求文采,以增强可读性。写作理念应更新,文风宜端正,写法应调整,学术论文写作大有文采的用武之地。多年来,笔者的语言小品文,虽卑之无甚高论,但有意识地在千字短文的写作中,开拓胸襟,扩大视野;见贤思齐,效法前贤;虚心揣摩,尽力提升文章的可读性。
进入新世纪,笔者的语言学研究有明显的学术转向,就是把主要的精力转移到语言应用研究上来。主要体现在民俗语言研究、修辞和社会语用研究、天津方言和地名语言研究、等方面。在这些领域,笔者除了出版研究专著、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之外,还将语言修辞文化研究随笔小品在京津两地报纸上发表,日积月累,数量渐多,几近千篇。
《论语说文》(上、中、下三册)系专题剪报,收录从2008年至2016年这八年来笔者在报纸上发表的语言文化小品文近400篇。由于琐事缠身,我将剪报整理工作委托好友董月凯博士完成。月凯老师组织上他主讲“汉字与汉语词汇”课的研究生参与剪报整理。他们是天津师大国交学院2015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专业硕士研究生汪菁、杜超、张小凡、张静、李丛薇、张媛媛、袁锟等同学。董老师负责汇总、排序、编目等通稿工作。在此,对董月凯博士和汪菁等七位硕士研究生的辛勤劳动表示由衷感谢。
2017-05-12写于天津华苑碧华里寓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