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年俗:正月初二回娘家·四碟捞面

标签:
天津年俗正月初二回娘家四碟捞面 |
分类: 天津地域文化 |
天津年俗:正月初二回娘家·四碟捞面
谭汝为
每逢正月初二,出嫁的闺女携丈夫、子女“回娘家”已成定例,
过去新妇“回门”有许多禁忌,因为女子的身份变了,是人家的人了。中国古代男尊女卑,妇女出嫁从夫,民间谚语“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意为出了嫁的女人不得无故回娘家,更多的时间是要伺候公婆和丈夫。过年时,女方必须在婆家过,这是规矩。如果女儿想给自己父母拜年,只能等到初六以后。但随着社会进步,男女平等观念的萌芽,女方初一待在婆家,初二或初三就得回娘家拜年——反映了女性地位的上升。
正月初二上午,街上的人骤然增多,大都是穿着入时的年轻夫妇和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手提着盒装糕点、名酒和水果,满面喜色,回娘家拜年。近二十多年来,正月初二回娘家已成为天津卫雷打不动的新年俗。
记得有一年,正月初二天降大雪,路面积雪有一尺多厚,公共汽车都停开了。这可难坏了急于回娘家的年轻夫妻们。路近的,可以勉强步行;道远的,再加上一个怀抱的婴儿,怎么办?不去,拗不过妻子。于是聪明的丈夫就找李军或熟悉的店铺借来一辆三轮车,拉着妻儿回娘家。丈夫在前汗流满面,妻子在车上冻得发抖。有人在路边堆了个雪人,脖子上挂个纸牌子,写道:“傻姑父们,今儿个可看你的了!”引来众多的围观者和哄笑声,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为什么要选择初二回娘家?没什么讲头,主要源于天津人爱热闹的性格。人多红火,年味足,老人孩子都高兴。老丈人、丈母娘热情招待拜年的姑爷们,提前把东西准备齐全。就是再忙再也打心眼里高兴。好烟、好酒、好茶,干鲜果品摆满桌子。酒要喝足,饭要吃饭,话要说尽兴,一顿晚餐要吃上三四个小时,延续到深夜,其热闹程度不亚于除夕夜。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天津人每逢喜寿大事就爱吃捞面,特别是大年初二迎接姑爷款待女婿时,按天津“老例儿”,一桌配四碟菜的打卤面,取“四平八稳”之意,吃长长的面条取义“绵延流长”。所谓“四碟”,指四个菜码——清炒虾仁、糖醋面筋、木须肉,肉丝香干炒韭菜。外加一大盘什锦菜码(白菜丝、黄瓜丝、萝卜丝、胡萝卜丝、绿豆芽、粉皮儿、青豆、黄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