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汝为:充溢诗情的杨柳青地名
(2014-02-12 09:38:37)
标签:
谭汝为杨柳青地名充满诗情文化 |
分类: 地名文化 |
充溢诗情的杨柳青地名
谭汝为
来源:
前几年,应邀出席西青区委宣传部和《西青报》举办的《杨柳青诗萃》座谈会,曾赋小诗二首:“小雅东山昔我往,巴山绝唱江水平。晓风残月酒醒处,骚客长吟杨柳青。”“沽上江南文脉深,棹歌帆影伴诗魂。文昌画苑呈锦绣,满目春风杨柳青。”第一首小诗作隐含三个典故:一、《诗经·小雅·东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二、唐人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三、宋人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可见“杨柳青”这个地名蕴含着悠久的诗情和诱人的魅力。
从地名沿革上看,杨柳青镇初名“流口”,后易名“柳口”。这两个地名形象感都不强,读音也不上口。于是颇具诗意情怀,且读音为平仄平的“杨柳青”后来居上,取而代之,确为实至名归。“杨柳青”这个洋溢着盎然诗意的地名,得天独厚,充溢着形象感,引人遐想。其名本身就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乡镇区片地名何啻千万,似乎只有“桃花源”、“紫竹林”等屈指可数的几个地名可与比肩。但“桃花源”系文学作品的地名,带有乌托邦理想化色彩;“紫竹林”由寺庙名演化为码头名,后来成为天津英租界发祥地,遗憾的是它不久即在炮火沧桑之中泯没无闻。唯有“杨柳青”这个实实在在的历史地名沿用至今,蜚声海内外。天津西站建成后,由西站到杨柳青有一条无名土道,后逐渐发展为交通干线。据说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对这条连通西站前广场和杨柳青镇的道路如何命名?曾有,最初命名方案是“西杨道”,以起讫点地名首字命名,与安徽(安庆徽州)、武汉(武昌汉口)沧德庄(沧县德州)、“天穆村”(天齐庙村穆家庄)等的命名方式相类。但“西杨”与“看西洋景”的“西洋”读音相同,于是,最后确定为西青道。后来,“西青”又取代了“西郊”成为区名。西青区命名理据:地处天津中心城区西侧,因驻地杨柳青镇而得名。
杨柳青人口密集,街市繁荣,道路纵横,里巷交叉。其中一些街巷地名与天津市中心区地名相同,例如和平路、勤俭道、估衣街、耀华里、崇仁里等。杨柳青街巷名命名,体现简洁易行、方便实用的特色。像杨柳青街十三条、建设西里十二条、兴业里十一条、文昌阁西十条、延安道北九条、荣华里八条、柳青西里七条等按序号排列的系列地名很为多见。如杨柳青一街,次第排列,直至杨柳青十六街。位于镇东的耀华里,从耀华里一条直到二十六条。位于杨柳青西部的建设西里,从一条排到二十一条。兴华里有十五条胡同、兴业里有十一条胡同,三联里有十条胡同等。位于杨柳青东部的文昌阁西,有十一条胡同;小梁庄南有十条胡同。这些序号系列地名,昭示出杨柳青城镇建设发展的繁荣。
杨柳青街巷的派生地名很多,例如与刘家胡同对应派生的,有小刘家胡同、大刘家胡同、北刘家胡同、刘家实胡同等。以上两种命名方式指向定位功能很强,且形成系列,简便实用易行。杨柳青老胡同中有以“疙瘩”命名的,如乔家疙瘩胡同、金家疙瘩胡同、韩家疙瘩胡同等,都是明末清初形成的聚落,因路面崎岖多疙瘩而得名。因方音缘故,当地人把疙瘩读为gh。在村落地名中,有杜家堼(hèng)和王家堼。所谓“堼”指地势较高的地方。这是极为罕见的地名用字。杨柳青还有一些根据胡同特殊的地形命名的地名,例如线拐胡同,呈工字形,和旧时妇女纺线用的拐子相似,故名。盘香横街呈东西走向,四通八达,南侧和四条小巷相通,北侧与三条小巷相连,形似盘香,故名。与这条横街相勾连的七条小巷分别称为盘香一条胡同到盘香七条胡同。
明清时期,漕运的兴盛和经济的繁荣,使南运河两岸呈现出繁华竞逐的兴旺景象。运河沿岸一个接一个的村落码头,犹如银线上贯穿着颗颗明珠,在运河水色和千帆疾驶的背景上熠熠发光。例如从杨柳青到天津市区,沿运河南岸的村落,由西向东一字排开:马庄、谢庄、李楼、祁庄、大蒋庄、小蒋庄、雷庄、西北斜、中北斜、东北斜、邢庄子和王庄子。为了帮助人们熟记这些沿途地名,生成两句民谣:“马谢楼祁大小蒋,雷北三村邢汪庄。”其中的“楼”指李楼,“北三村”指西北斜、中北斜、东北斜三个带“北”字的姊妹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