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福楼:师之谭公

(2013-12-23 11:22:51)
标签:

谭汝为

语言文字

赵福楼

语文教学

文化

分类: 教育论坛

师之谭公

——语文现代化践行所思 

赵福楼

(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

 

    谭公,名讳汝为,善谐趣。他不端教授的架子,开得起玩笑。接触他的人,会因他脱口而出,扑面而来,沁入心扉的幽默而瞬间被感染,此后热爱他。

 

    与公交谊源自语文现代化学会。初,谋划在天津建立联络处。马庆株公与谭汝为公均有意,依靠语文教师队伍,把语言学的应用化研究与语文现代化的推广沉潜在中小学。天津可以成为一个实验田。

 

赵福楼:师之谭公                        左:文史专家葛培林;右:语文特级教师赵福楼    (奚咏梅摄影)

 

    天津有这个便利条件。天津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与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历史上多次合作。与曹全路主任汇报后,他也以为高校研究力量专注于中小学语文教研,这是两合两利的事情。谭先生与闫春祥老师一同成为了促成本市语文教研与语文现代化研究整合的牵头人与推进者。

 

    谭公性格爽朗,与人真诚相见。以年龄看,我与谭公隔辈。此外,他又是知名学者。可是,他却从来不与人摆出身份,要高出一头。反而,他非常平和,爱说笑。这使你感觉与他没有隔阂,愿意亲近。

走近谭公,获益颇多。可举其一二:

 

    其一,谭公重视语用,即强调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应用。这与新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学科的定位具有一致性。

 

赵福楼:师之谭公

                             与赵福楼主任合影     (奚咏梅摄影)

 

    谭公对语言学研究的民俗转向,使他更有利于发现活的语言现象,并能循着语言一条流动的脉络,倒溯这条语流的源头。这样的语言学研究与文化、民俗等紧密联系,成为显学,无形之中扩大了规范化语言的影响。

 

    我们读中文系,语言学是一门课程。大家感兴趣的不多,语音、语法都是学习中巨大的屏障。可是,我们也知道,在上世纪中小学语文学科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中,诸如吕叔湘、张志公等一大批语言工作者成为了这个领域发挥重要影响的学者。

 

    中小学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其工具性体现在它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工具,也是学生未来走出校园持续学习的基础工具,更是人们实现社会交际并传承发展文化的基础工具。奠定其基础工具性,无疑需要构建学科本体知识,即需要从业者清楚知道语文需要教什么和学什么。若按照惯性思维,持续以一篇篇课文教读为形式,自然导致学习上的劳而寡效。

 

    因此,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一直有呼声,要进行主体知识体系的构建。在吕叔湘和张志公等学者主导语文教学研究的时代,基本勾画出一个图样,包括:字词句语修逻文等知识要点。

 

    可是,在知识本位与以人为本发生地位置换之后,我们也接受了一个基本认识,语文不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学科,而是学习语言应用的一门课程。语言知识需要在应用中活化,如投诸在文章,发展语言鉴别力;再如,投诸人际交往,传承文化等。在新的研究语境里,构建中小学的新语文,也需要语言学领域的专家,在语文知识积累与语言能力发展中提供学术支撑,更能在活化语文上贡献智慧。

 

    谭公强调语言研究成果要转化为普通人的语言应用,更加重视我国传统文化与地方民俗的推介。这为语文课程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很多滋养。

 

    其二,谭公以为语文学习是主体实践的过程,教师行为干预要合理和适当。这与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强调转变学习方式,凸显学习中自主与合作探究的要求一脉相承。

 

    语文学习独有的属性在语言,可是语言不是独立存在的,现代人学习语文更主要的目的在语言交际,即学会语言应用。谭公本人即是语言应用上的示范者,他用自己多方面的语言实践,在验证一个道理:热爱祖国语言,丰富学养,是责任也是本分。

 

    他一个人,举重若轻,做了很多大事。除了在语言研究领域颇多建树,又在民俗文化与津味儿语言等方面另外开掘,利用广播电视等多媒介宣讲研究成果,进行大众普及。近来,对于语文教学研究也多关注并进行专业引领。以语文现代化的平台,做宣讲,进行课题引领,并且主持编写了《语文现代化论丛(语文教研)》两卷本。在语文现代化天津联络处的会刊,发文多篇,就语言教学做鞭辟入里的讲析。

 

    谭公著作等身,也不拒绝与新媒体合作。在新浪网上还是一位名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他是公认的学者,可是不同于一般书斋学究,他的学术具有人缘,被大众普遍接受。

 

    学术不去追求曲高和寡,学者能够沉潜于实践中,这大约是少数人可以抵达的至上境界。我由此理解吕叔湘、张志公等作为语言大师而文风朴素,说白话的原因。

 

    我们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提出语文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的两条规则。语文生活化可以在课文解析中得到体现,而生活语文化以谭公在语言与文化关联的研究,得到了充分体现。善于取材生活的人,总会在其中得到语文学习的滋养。谭公乐于把自己融于生活,与你谈笑风生里,就玩味、欣赏和应用了优美的汉语言。他是语文教师学习的榜样。

 

    其三,谭公本身即是汉语现代化的践行者,他对于祖国语言应用纯净而规范的要求非常苛刻,甚至对于语文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被边缘化而痛心不已。

 

    语文现代化学会,联盟语文报社,在天津中学举办“教有物语文教学研讨会”,开幕式后,我陪马庆株公、袁钟瑞公与谭公恳谈。每在这个开放性的自由话语环境里,谭公与袁钟瑞公就是一副架子。像是说相声,他们言语呼应,总是富于机智和幽默。这是文人式的幽默,不是贫嘴。在这样的轻松谈话里,包容着丰富的内容。

 

    我作为这个场景里唯一的学生,多聆听也就多有受益。袁公与谭公都得益于自学,他们回顾过去的读书经历,常有心得。谭公任教过电大,承担几乎全科教学,这奠定了他广阔的学术视野。在我听来也是醍醐灌顶。说及如今学生语文素养的匮乏,谭公多有感慨。他以为母语课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是育人学科,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学科,任何弱化母语课程的作为都是与法理有悖的。这个发言有针对性,恰不久前,媒体透露一些高校自主招生免考语文。按照他们的逻辑,语文学科是缺乏区分度的。

 

    谭公为母语鸣不平。这体现了一个学者耿耿于专业的独有思维。袁公做过行政管理,他会从另外的视角给人启示。他说到现代社会语文学习与旧语文的不同,以为需要与时俱进。以为对于语文能力的测量不能用过去的标准去估量。

 

    袁公与谭公,关于这个话题的展开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写了几篇文章谈语文教学的现代化,主张教学改革需要转化思维,寻求与现代社会的生态适应,不要落入传统语文的窠臼。这个基本认识来源于这场倾听。这算是偷艺吧。

 

    人们都说,语文是适合自学的学科。这大约是被无数人的学习实践验证的道理,而教师的作用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是在语文教学中这个基本学理则被弃之一边,很多老师热衷于滔滔不绝的讲授。教学改革推进十几年,在常态的课堂讲风过盛的问题依然故我。在与谭公多次的交流中,他均以自己的学习做例证,强调自学与感悟的重要。这样的朴素道理我希望更多语文老师听得到。

 

    读书、行路与交友,被古人视为增长学识与见闻的三条渠道。与谭公等结缘,便与现代语文增加了了解,辅助自己进行语文学科教学的思考。每每感念于此。

   

     ——谭公寿诞,以文为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