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汝为:水会民间消防队
(2013-08-06 18:52:05)
标签:
谭汝为天津水会民间消防队文化 |
分类: 天津地域文化 |
水会民间消防队
谭汝为
刊于《渤海早报·渤海潮》 2013-08-06
旧时天津城衙门、庙宇鳞次栉比,民居、商户参差稠密,因而火灾频仍,如著名的铃铛阁就是被大火焚毁的。因而天津民众十分注意消防工作。“水会”就是天津民间自发组成的义务消防组织,出现于清初,也称“水局”、“会所”。《天津新志》记载:“清康熙初贡生武廷豫创立同善救火会。雍正初年莽鹘立捐置救火器具。时查日乾(水西庄主人)创立上善救火会。厥后土民续立者凡数十处,详立条约……”天津历史上第一家水会就是同善救火会,坐落在河北柴家大坟。到了光绪初年,天津水会发展到四十五个大局、三十五个分局,共八十处,遍布全市各个居住区。水会章程规定:遇火警以鸣锣传信,齐奔火场扑救,火熄则以缓锣退出。水会成员的救火行为纯属义务贡献,他们为了保卫乡里,急公好义,舍生忘死,因而受到乡亲们的爱戴。诗人樊彬诗云:“津门好,救火事匆匆,万面传锣趋似鹜,千条机水矫如龙,旗帜望连空。”华长卿诗云:“柴堆火起烈风干,水局传锣指顾间;十万男儿争斗捷,火场同作战场看。”生动地展现了天津水会的健儿们在统一指挥下奔忙灭火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