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谭汝为
谭汝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7,256
  • 关注人气:20,5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有光先生的文化学研究

(2013-01-01 20:48:52)
标签:

周有光

文化学研究

苏培成

睿智老人

文化

分类: 时事评论

周有光先生的文化学研究

 

周有光先生的文化学研究

                                                               

                           睿智而淡定的周老先生

 

文革结束后,中国出现了文化热,各种观点异彩纷呈。其中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把世界文化分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而且把两者对立起来,认为“21世纪是东西方文化的转折点”,“世界文化的接力棒将传到东方文化手里”,这就是所谓“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论。其实这是一种极为肤浅的观察,找不到事实作为根据。

 

周先生的看法与此不同,他认为现代是双文化时代。他把文化分成两个层次:地区传统文化国际现代文化。周先生说:现代文化是全世界各个地区的传统文化的融合和升华,它是全人类共同的创造。现代文化不是某一国家的专利,而是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共同财富。

 周有光先生的文化学研究                    

                (周老用这台打字机,每年出版一部书)

 

 现代文化是全世界“共创、共有、共享”的文化。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每一个民族都热爱甚至崇拜自己的传统文化。但是,在现代,任何民族都无法离开覆盖全世界的现代文化。现代文化的产生,不等于传统文化的消灭。传统文化将与现代文化并存。

 

周先生对“河西河东”论提出质疑。他说:“河西河东”论,来自文化不变的传统学说:天不变,地不变,道亦不变。不变论认为文化本身不变,但可以水平传播。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往返迁移;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轮流坐庄。这两种说法都是水平传播的不变论。时代改变了,这种认识需要改变了。现在再谈中国文化即将统治21世纪是可笑的了。

 

 统治21世纪的,不是东方文化,也不是西方文化,而是世界共同的现代文化。文化的流动不是忽西忽东,轮流坐庄,而是高处流向低处,落后追赶先进。这样,人类文化才能不断前进。

 

周有光先生的文化学研究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河西河东”论的文化观十分有害。它把现代文化和华夏文化对立起来,要用华夏文化来抵制现代文化。其结果不是增强我们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是会助长我们盲目的自大,阻碍我们吸收现代文化。

 

 周先生告诉我们:现代文化的出现使民族文化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文明古国不得不重新考虑传统文化的价值。哪些保持民族特色,哪些跟国际接轨,是一个复杂而又敏感的问题。弘扬华夏文化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除旧布新,发扬光大。弘扬华夏文化决不是提倡国粹主义。不能革新和发展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华夏文化既有光环,又有阴影,阴影有时盖过了光环。高声歌颂光环而不敢正视阴影是自己欺骗自己。正视阴影是争取进步的起点。

 

 周先生描述了人类文化发展步骤的三个主要方面:一、经济方面,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到信息化;二、政治方面,从神权政治到君权政治到民权政治,简单地说,就是从专制到民主;三、思维方面,从神学思维到玄学思维到科学思维。

 

周先生说:人类历史像一条田径跑道,世界各国都在这条跑道上竞走。有快有慢,有先有后,后来可以居上,出轨终须回归。道路只有一条,没有第二第三道路。竞走目标是没有终点的科学和民主。

 

上面我们扼要地介绍了周先生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方面提出的一些重要观点。周先生是淹通古今、博涉中外的大学者,他的著作丰富了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的宝藏,成为全人类的财富。周先生是年过百岁的睿智老人,他的智慧不仅有益于今天的中国,也必将有益于今后的中国。

 

    (本文系苏培成“《周有光文集》导读——浅谈周有光先生的学术成就”的第八部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