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谭汝为
谭汝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611
  • 关注人气:20,5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谭汝为:撰写《满目春光来新夏》始末

(2012-08-19 08:35:03)
标签:

谭汝为

天津

南开大学

来新夏

人格

学品

文化

分类: 诗文与杂感

撰写《满目春光来新夏》始末

 

谭汝为

 

今年69-10日,出席在天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的“来新夏先生九秩诞辰庆祝会”,以及在天津红楼大酒店举行的“来新夏教授学术讨论会”。会议开得十分成功。在庆祝会上,献上贺诗七首:

 

(一)文史纵横百炼锋,等身万卷惠学林。博观约取醇醪饮,抱朴归真笑语频。

(二)烟雨生平学不厌,寻情访景趣依然。热心冷眼思不辍,邃谷谈往只眼看。

(三)且去填词世事艰,达人知命交融篇。争流一苇当结网,唱晚枫林薪火传。

(四)南开史苑三绝立,邃谷楼台八面风。学海无涯云帆挂,精华萃取妙调烹。

(五)粹然儒者蓬莱骨,自在耄耋尚笔耕。慧眼才梁栋育,无声润物坐春风。

(六)观书窥世挥椽笔,论事知人肝胆篇。银发飘飘雄风在,骅骝出枥跃先鞭。

(七)超尘实录标千载,勘透世情万卷。满目春光来新夏,萧山沽水共举觞。

 

诗中先后嵌入来老学术随笔著作:《学不厌集》《访景寻情》《依然集》《冷眼热心》《不辍集》《邃谷谈往》《只眼看人》《且去填词》《交融集》《一苇争流》《结网集》《枫林唱晚》《薪传篇》《出枥集》等。

 

出席会议的河北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会科学论坛》社长兼主编赵虹先生和该刊“学界人物”专栏特约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是我多年好友。他俩约请我从人格和学品角度撰写一篇文章,向社科界学者与广大读者,全面介绍来新夏先生的人生道路、治学特点和人格魅力。杨玉圣教授提议,以我贺诗最后一首最后一联的“满目春光来新夏”为标题,赵虹主编接着说:以“来新夏教授的人格与文品”为副标题,并限定文章须15千字以上,10天内交稿。

 

谭汝为:撰写《满目春光来新夏》始末(京津冀学界三友,左起:博主、赵虹主编、杨玉圣教授。   王勇则先生摄)

 

 我当时确实不想,也不敢接这个“活儿”。原因是:来公为史学巨擘,而我的治学方向却是由汉语旁及天津文化,隔行较远;另外,我正全力修订《天津方言词典》,确实无暇旁骛。于是百般推辞,但赵虹和杨玉圣却毫不动摇,只好勉力为之。

 

好在,手头材料现成:(1)《友声集——来新夏教授九十初度暨从教65周年纪念集》,中华书局2012;(2)《来新夏随笔选》朴庐书社2012;(3)《烟雨平生——邃谷主人自述》,天津记忆第50期,2010.8;(4)《弢庵自订学术年谱》,天津记忆第51期,2010.8;(5)《九秩弢庵——来新夏先生九十诞辰纪念集》,天津记忆第112期,2012.6。加之,全面体味和把握来公九十载风雨历程,实在是潜心学习的绝好机会。遂将其他工作暂撂一边,按时完稿。

 

文章刊载在《社会科学论坛》(月刊)2012年第8期。全文框架结构如下:

 

      满目春光来新夏

  ——来新夏教授的人格与文品

一、萧山沽水共举觞

二、烟雨生平学不厌

三、天生我材必有用

四、粹然儒者蓬莱骨

五、新松恨不高千尺

六、赤子之心桑梓情

七、衰年变法意象新

八、期待百岁再相聚

 

全文约16000字,篇幅过长,只将最后一部分“八、期待百岁再相聚”录于下:

 

来公书房有启功先生的硬笔题词:“人到八十老更忙。”正是来公晚年孜孜不倦、辛勤治学的写照。来老在一篇文章中曾引唐释齐己的诗:“流水不回休叹息,白云无迹莫追寻。闲身自有闲消处,黄叶清风蝉一林。”来公确实是以“闲身自有闲消处”的通达去面对人生的顺逆跌宕,但对于一生沉潜于学术“邃谷”之中的来新夏,九秩高龄仍钟情学问、笔耕不辍,这次第却怎生“闲消”了得?

 

来公总结一生治学的途径是:“立足于勤,持之以韧,植根于博,专务于精”。凡接触到来先生的人,无不感受到先生禀赋聪颖,才思过人。来先生属于学术全才,他的学问功底、学术见识、治学方法、记忆力、文笔、授课、口才等皆为一流,甚至连相貌身材、社交能力、从政水平、烹饪持家等都属上乘。但先生的治学成果,主要来自勤奋。到了耄耋晚年,他头脑清楚,精力集中,效率极高。他从不早晚锻炼,每日晨起晚寐,每天工作时间达八九小时。此外还常出席各种会议,外出讲学,年轻人也自叹精力弗如。来先生的成果、成就、效绩,是一般学者望尘莫及的。他视学术为生命,而将个人晚年的享受置之度外。对这位似乎不知疲倦、抢时间工作的老人,家人时常婉劝,让他注意适当休息;但肩上的责任,心中的任务,身上的托付,却容不得推诿和迟缓,甚至在病中老人想到的仍是工作。

 

在后辈学人眼中,来新夏具有难得的超前意识和与时俱进的情怀。上世纪80年代末,来新夏就在为做一辈子学问而未雨绸缪——学习电脑。他知道,人毕竟老了,终有一天手会发抖。“没法写字对做学问来讲是致命的,用电脑就能避免这一点,手再抖,也能操作键盘。”好心人劝来老说,您生活也不缺什么,文章多一篇少一篇,无关紧要,还是安享晚年,找点乐子吧。来新夏回答:“小车不倒自管推,爬格子就是我的乐趣。写作其实也是一种养生,可以锻炼大脑,不至于有痴呆现象。”确实,在这种不懈的“锻炼”下,90岁的来新夏依然思维敏捷,文思泉涌。

 

来公迄今仍保持着达观而执着的心态。他的座右铭是“人生幸福达为先”,“学海无涯乐作舟”。他认为:读书的“苦”是艰苦卓绝的“苦”,是下功夫的“苦”,而不是痛苦的“苦”,你不能一天到晚愁眉苦脸地去读书。读书时心情应是快乐的。于是被人视为畏途的治学之“苦”,通过这种“达”的过滤,在来公眼里却成为“幸福”的“自怡”之乐。“只要早晨起床,依然天天向上。”“只要不死,台阶还要再上。”“我一生治学则持一种‘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态度,至老不辍,祈识者监督!”这种亘古罕见的大气魄、大气度、大气势,足以感天动地!

 

来新夏对生命和学术,持一种乐观进取的态度。在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的“来新夏学术思想研讨会暨九十华诞庆典”上,一头银发、精神矍铄的来先生手捧鲜花,在9位身着盛装的小女孩的簇拥下走上讲台。来公笑称自己仍童心未泯,“行百里者半九十,我的人生只过了一半”。再次重申“有生之年,誓不挂笔”的决心,并“期待百岁时,再请朋友们来聚会。”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这种开朗的心态境界令与会者深受感染,许多学者噙着眼泪热烈鼓掌。“满目春光来新夏”,先生的人格和文品,正如初夏一样生机盎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