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谭汝为
谭汝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216
  • 关注人气:20,5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谭汝为:传统人文精神与学校文化建设

(2012-05-14 22:51:22)
标签:

谭汝为

天津师大

曹聪孙

传统

人文精神

学校

文化建设

校园

分类: 教育论坛

传统人文精神与学校文化建设

 

——在天津师范大学“大学文化与师大精神”座谈会上的发言

 

(2012410日)

 

谭汝为

 

     梅贻琦先生1931年担任清华大学校长,他在就职演说中振聋发聩地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并明确表示:“师资为大学第一要素,吾人知之甚切,故亦图之至极也。”可见师资的质量,对于一所大学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意义。“一叶落知天下秋,窥一斑以见全豹”。我今天的发言,就以我校已故的著名语言学家曹聪孙先生为例,谈我校人文精神建设。

 

曹聪孙(19282009),曾任天津师大图书馆馆长、古籍研究所所长、天津市语言学会副会长、天津市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第九届政协常委,民盟天津师大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普通语言学、现代汉语、词典学等教学科研以及图书馆学的研究工作。他出版语言学著作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曾于1986年荣获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和“七五”立功奖章。1998年离休。2009126日病逝,享年81岁。

 

在曹先生逝世周年之际,天津市语言学会曾在我校举行“曹聪孙先生语言学术思想研讨会”。津京两地语言学界就曹先生的学术思想、科研究成果等进行总结性研讨。以曹聪孙先生为代表的天津师大的传统人文精神,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教书育人,桃李满园

 

我校在语言学教学与科研上曾有光辉历史,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朱星、李行健、曹聪孙等著名学者,为之夯实了基础。自朱星先生病逝,行健先生调北京任语文出版社社长之后,曹先生成为天津师范大学汉语学科的领军人物。1985年,他创建的现代汉语专业获得硕士点授予权。多年来,这个硕士点培养了一批又专业人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曹先生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人才观,他对研究生注重三个方面的培养——思想品质的培养、优秀学风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第二,治学严谨,学风扎实

 

曹先生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他在治学中既注重传统,更善于开拓和创新。他密切关注各种前沿新兴学科的发展,关注着各种新的语言现象,而且能及时地将新兴学科的研究成果溶入于传统语言学的研究中去,从而形成独特的研究风格。曹先生离休后,至八十高龄,体弱多病,仍笔耕不辍。他的词汇学研究有三大特点:第一打通中外,第二涵盖古今,第三关注当前语言生活。他做的是踏踏实实的真学问、活学问、大学问,而与那种靠奔走干谒而求虚名微利的轻浮学风,与在象牙塔里坐而论道孤芳自赏的学院派学风,大异其趣。

 

第三,双肩负重,两手都硬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曹先生任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兼古籍研究所所长,为我校图书馆事业的振兴,为古籍研究与整理而尽力。在担任如此繁重的行政工作的同时,他还承担语言学与现代汉语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潜心学术研究,教书育人,硕果迭出。对于“双肩挑”的干部来说,两方面工作都做得很成功的并不多见。

 

第四,性情谦和,为人宽容

 

语文出版社前社长李行健先生回忆说:“在编写《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学术讨论中,曹聪孙先生古今知识渊博,又懂外文,所以常有新见解发表,但也常被一些不理解的同志否定,有的同志甚至言语激烈,但他也从不计较,总是笑笑而已。把自己的理由和根据说完后,从不和人进行无谓的争论,更没有看到他有过意气用事的行为,即使后来证明他的主张正确,他也不张扬,不自以为是。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品格和修养啊!”

 

南开大学文学院刘叔新教授在《悼念曹聪孙先生》中写道:“他为人质朴厚道,非常和气。虽为资深教授兼图书馆馆长,却无半点架子,对人的态度总是那么谦虚。他天性内向、沉静,不多言。话语通常简短,而且语声轻沉,不会让人感到任何声威压力。和同行讨论、商议也好,同人随意倾谈也好,曹先生总是态度庄重而温和,对人十分尊重。通览他的著作,无论理论性的还是实用性的,都不见批评别人见解的文字,大有王力大师避谈时贤舛误之风。从中透现出的谦和品格,纯莹剔透、可敬可爱。”

 

第五,淡泊名利、以苦为乐

 

作为离休的老干部、老教授,曹先生一直住在春光楼三四十平米的旧房子。居室里除了桌上、柜上、沙发上、床上摆满书刊之外,没有任何现代的时兴家具。他住在一层,光线不好,白天看书写作也得开台灯。即便这样,先生也从未向学校、学院提过任何要求。澳门语言学会会长程祥徽教授常称赞曹先生是真正的君子,是知识分子中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学者,他一生摒弃名利,只把研究学问当作人生最大的快乐。

 

曹聪孙先生身上闪烁着师范精神的光辉,昭示的是“孺子牛精神”。他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为人师表的高风亮节,堪为天津师大老一辈教师人文精神的典型。我们要弘扬大学文化和师大精神就应以曹聪孙先生等前辈学者为学习的楷模。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作为后来者,成才的关键不仅在于老一辈学者的指引和培养,更得力于个人的磨砺与奋进。中青年教师应培养勤奋笃实的学风,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的精神。瓣香师长,踵武前贤,我们就要继承老一辈学者的道德文章,弘扬求真务实的人文传统,刻苦磨砺,潜心治学。惟此,我们才能真正树立“师大精神”,把我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