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汝为:“二月二”节日民俗的文化诠释
(2012-02-21 16:02:43)
标签:
谭汝为二月二龙抬头节日习俗民俗文化天津民俗文化 |
分类: 天津地域文化 |
“二月二”节日民俗的文化诠释
谭汝为
记者:谭老师,请您谈谈“二月二”的民俗含义。
谭汝为:“二月二”是“天人合一”的民俗节日,它是自然、社会、生产、神话、民俗五种要素的综合。首先,冬去春来,天气渐暖,万物萌生——这是自然要素;第二,漫长的冬季休假终于过去,一年之计在于春,由休闲享乐到辛勤劳作,应有个承上启下的转折——这是社会要素。第三,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春节长假后,春耕即将拉开序幕——这是生产要素。第四,传说“龙”是负责治水管雨的,中国人自古对“龙”敬重有加——这是神话要素;第五,作为农耕生产为主的传统社会,每一个节日都有与之相应的饮食(吃焖子春饼合菜)和祭祀、祈福、欢庆等活动——这是民俗要素。
记者:“二月二,龙抬头”,这个节日民俗体现的思想本质是什么?
谭汝为: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时至“惊蛰”前后,正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大好时光。蛰伏泥土中的昆虫和蛇兽将从冬眠中苏醒。传说经过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春雷惊醒,沉睡中抬头而起,故称“龙抬头”。古代到了这天,人们便到江河水畔焚香跪拜以祭龙神。龙一抬头就云兴雨作,预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民谚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记者:“二月二”这天,在天津有哪些民俗活动?
谭汝为:在“二月二”这一天,天津的历史民俗活动可归纳为五个方面:第一,引龙回,进家宅;第二,祛百病,敲炕沿;第三,吃焖子,炒合菜;第四,剃龙头,福气来;第五,忌针线,接闺女。
谭汝为:龙抬头是个吉祥的日子,按旧俗,这一天,人人都要早起,不能睡懒觉,意为不要压困在龙头上,以免一年都精神不振。清晨,家家户户要举行“引龙”仪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用灶灰末、谷糠或黄土从家里撒到附近的河边、水井边,然后再撒回来,表示把“懒龙”带出去,把“勤龙”、“钱龙”引回家。二是取灶灰从户外撒起,一路逶迤步入宅厨,旋绕水缸,成一弯弯曲曲的灰龙,称为“青龙得水”。 期盼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财源滚滚。
记者:哈,真有意思!那“敲炕沿儿”是怎么回事?
谭汝为:二月二的节气一般总处于惊蛰和春分之间,惊蛰过后,大地回暖,万物复苏,百虫蠢蠢欲动,人间易生疫病,人们期望作为“鳞虫之长”的龙能镇住毒虫。因此民谣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不露头”的说法。“敲炕沿”,过去人们家中睡的是土炕,炕沿用木头做成,人们用笤帚把儿敲打木炕沿,嘴里还说着:“二月二,敲炕沿,蝎子蜈蚣不露面。”使蛇蝎等百虫不敢出来伤人。
记者:其实,就是大搞春季环境卫生。您再谈谈“焖子”“合菜”。
谭汝为:节日和应时到节的饮食是互为表里,相济互补的。二月二这天,天津地区旧时的民俗活动,最典型的就体现在饮食上。因是“龙抬头”的日子,所以各种饮食多与“龙”挂钩搭界。例如这天吃饺子称为“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称为“吃龙须”,吃米饭称为“吃龙籽”,吃烧饼叫“吃龙舌头”,吃馒头叫“吃龙蛋”。
天津人在二月二讲究吃焖子,煎焖子又叫“煎龙鳞”,把用绿豆淀粉制成的焖子切成扁块,两面煎出黄嘎儿。这象征着督促睡了一冬的懒龙,抖擞精神,尽力治水,投身春耕,为民造福。天津人煎焖子很讲究,用平底铛,薄油文火,将焖子块煎成两面微焦,油光透亮,柔滑爽嫩,装盘后趁热浇上麻酱汁、老醋、酱油、辣椒油和蒜泥,清香爽口,唇齿留香。二月二正值乍暖还寒,冷热不定的早春时节,热食凉性的焖子,冷热均衡,既是美食创意,又体现了营养卫生。
另一种节令食品就是春饼卷合菜,春饼就是用白面烙成的双层薄饼;合菜用肉丝、鸡蛋、木耳、豆芽、粉丝等炒制。吃时春饼上抹面酱卷合菜。清谈可口。“盒子菜样样有,五谷丰登好年头。”
记者:谭老师,为什么人们都集中在“二月二”这天理发呢?
谭汝为:旧时有“正月不剃头”的节日禁忌,这个禁忌到二月二这天宣告结束。中国民间认为在这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旧时,二月二这天,大街小巷都可以听到剃头师傅拨弄“唤头”的嗡嗡响声,恰似奏响了迎春曲。现今,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也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另外,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谭汝为:这两件事儿的主角都是女性
谭汝为:二月二这天,种种趣味盎然的习俗,表现了人们祈求生活富足的心愿,也给我国的民间节日增添了丰富多样的色彩。我把旧时老天津卫“二月二”的民俗活动,编成一首诗:“引龙回,进家宅;祛百病,敲炕沿;吃焖子,炒合菜;剃龙头,福气来;忌针线,挺泰嗐;合家欢乐庆新春,接回出阁的姑奶奶——全家老小乐开怀!”
记者:看来,“二月二”是对正月春节的一种补充,也是春耕劳作之前的最后一次休整。
谭汝为:说得好!天津旧时俗语“长正月,短二月,忙忙呵呵过三月。”说明“二月二”是承上启下的节日。作为农耕生产为主的传统社会,一个漫长的冬季休息终于过去,春耕以及接续下去的一年田间劳作从此开始。唐代诗人韦应物《观田家》:“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而这时最需要的来一场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人们盼着负责布云施雨的“龙”被春雷惊醒后,抬起头来及时现身,为辛勤劳作的农民带来福祉。过完“龙抬头”这个节日,一年的繁忙与劳碌,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