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汝为:天津地名店铺俗语
(2011-12-28 21:42:08)
标签:
谭汝为天津地名店铺俗语商埠文化幽默文化 |
分类: 天津地域文化 |
别具一格的地名店铺俗语
谭汝为
以地名为内容的俗语,在天津话里别具一格。天津人喜欢创造新俗语,例如:“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这句话,到了天津就说成“你走你的中山路(大经路),我钻我的耳朵眼儿”。中山路(初名大经路)建于1903年,宽30多米,当时是全市最宽的马路;耳朵眼儿胡同最窄处不到2米,是全市最窄的小胡同。
天津人埋怨某机构或某人管事过宽过滥,就说:“南门外的警察——还代管八里台的事儿”。当年,天津人出南门,到了海光寺一带,就是连绵的稻田了。再往南走,六里台、八里台一带,那是一片开洼荒原。所以南门外警察公署的辖区一直延伸到八里台一带。
天津人逛街时迷路,找不着北了,就说:我是“出南门奔西沽——转向”了!西沽在老城厢北部,出了北门还得往北边走四五里路。您了要是出了南门奔西沽,可不是南辕北辙,转了向吗?
梁家嘴又名梁嘴子,历史悠久,是天津市区较早形成的聚落之一,当年曾是繁华的小商业区。老天津卫俗语“梁嘴子过河——赵场(照常)办事”,就道出了当年赵家场(也称赵场)和梁家嘴隔着南运河遥遥相望的地理方位。老天津人到赵家场去办事,必须从梁家嘴过河。俗语的真正意思是“照常办事”,潜台词是:甭听他瞎咋呼,咱按既定方针,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老天津卫是商业都市,以买卖家店铺为内容的俗语俯拾皆是。例如“刷子马勺韦陀庙,鸡毛掸子南头窑”——其实是购物指南:买刷子马勺,您去韦陀庙;买鸡毛掸子,您去南头窑。当年,西门外韦陀庙一带,卖刷子马勺等炊具杂品的店铺多集于此;而南头窑一带,有多家卤鸡酱鸭作坊,经营鸡鸭羽毛制品的商号也设在此处。
当年天津年轻女子常用“德行”这个词儿表达轻蔑或不满。天津人用俏皮话拐个弯儿说:“宫北大街的帽铺——德兴(行)”。因为在娘娘宫的宫北大街原有一家帽子专营店——德兴帽铺。
天津人把差不多,差不离儿,说成“大概其”。俏皮话“近视眼念天益斋——大盖(概)齐(其)”。店名“天益斋”和“大盖齐”,繁体字形酷似。这句俏皮话是说:待人接物宜厚道,别斤斤计较,不近不离儿,大概其就得了!
旧时天后宫专卖儿童玩具的小摊儿很多,人们称它们为“耍货摊”。所谓“耍货”,是指供小孩玩耍的各种小玩意儿。天津俗语“娘娘宫的小玩意儿——耍货儿”,批评工作不扎实,办事耍乎的年轻人。例如“这小子是‘娘娘宫的小玩意儿——耍货儿’,关键时刻准给你掉链子!”
在天津店铺俗语里,流传最广的就是“大德祥改祥记——缺了大德了”。天津人眼里不揉沙子,心里有杆道德之秤,对那些办事伤天害理的人,进行道德评判和无情抨击。天津地名店铺俗语,平实而诙谐,是商埠文化和幽默情怀的典型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