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 举步维艰——南科大学子为什么拒绝参加高考?
(2011-06-10 14:47:51)
标签:
教育改革南科大学子拒绝高考教育 |
分类: 教育论坛 |
教育改革 举步维艰
——南科大学子为什么拒绝参加高考?
今年高考,南方科技大学教改实验班45名学生最终没有一人走进考场参加考试,学校准备的两个考场也被迫取消。
今年3月,筹建4年仍未获得教育部批准的招生资格的南科大宣布“自授文凭”,并自主招收了45名学生入校学习。
5月初,深圳市委组织部发布公告,面向国内公开选拔2名正局级的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此举一出,遭广泛质疑,许多声音认为这与南科大“去行政化”改革的努力背道而驰。
5月27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教育部支持南科大的教改探索,但任何改革首先要坚持依法办学,要遵循国家基本的教育制度。这意味着,已在南科大就读的45名学生必须回到高考制度规则下。
5月30日,一位网名为“南方科大私房博客”的博主在网上发表了一封题为《致所有关心南科大发展的人们》的公开信:“现在,我们学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现在教育部提出我们必须要高考,回到高考的体制下去……教育部作出的这项决定,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同时也是难以接受的。”
这封公开信,被外界解读为南科大学生拒绝参加高考的集体表态。
南科大首期教改实验班男生小李,正是这封公开信的作者。
来南科大之前,小李在山东老家的一所重点中学的“省招班”里读书,学习成绩排在班里前十名之内。小李告诉记者,他曾经的目标是上海交通大学和香港大学。
今年2月,在父亲的陪同下,小李来到深圳,经过几轮面试、笔试及心理测试后,小李成为南科大首个教改实验班学生。经与南科大老师的深入交流,父亲也成为他这次选择的坚定支持者。小李说,他的同学里,不少学生的父母在教育系统,有的还是高校教师。
开学三个月来,小李对学校的教授和课程设置都很满意。第一学期,学校开设了微积分、普通物理、英语、国学、社会学等八门课程,任课的老师都是名教授。课程内容堪称完美,更让他喜欢的是老师授课的方式,比如英语课,外教通常会提前一周给出题目,然后在课堂上让同学们逐一上台演讲,老师则从十多个方面对学生的表现打分并给出意见。
晚上,老师常常会待在一楼的“书院”里,同学们有疑问的话随时可以下来求教。布置的作业大都是“项目式”的,更像是写论文,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完成。平时阅读的材料很多是从《科学》杂志最新发表的文章里截取下来的。小李认为,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他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主动思考的能力。
小李还告诉记者,在入学之前,同学和家长都知道来这里只能拿到南科大的文凭,“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关键是能学到真本事,我从来没有担心过自己的未来。至少我还可以做个高科技领域里的企业家。”
在公开信里,小李称他和同学是“小白鼠”,是怀着“实验”的心态来到南科大的。
小李告诉记者,在发表这封公开信之前,学校已经开过两次会议,通知他们参加今年的高考,校方还告诉他们,考试只是走个形式,只要在考卷上签个名,哪怕得零分都行,对同学们不会有任何影响,他们仍然是南科大的学生。校方还强调说,参加高考,对学校的发展和同学们的未来都有好处。
考虑了很久,5月30日,小李把他早已写好的这封公开信放在了自己的博客上。“南科大一开始就打出了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口号,这也是学校的特色和努力方向,更是45名同学共同的价值观。而现在,让我们参加高考的要求,无疑是把南科大拉回到高考的体制内去。”在文章中,小李写道。
“我写这封信的目的不是对抗,更不是反对高考制度,而是一种对话的姿态,是在恳求,希望教育部门能把改革的门缝开得大一点,给我们4年的时间,让我们用成绩来证明,看南科大在教育改革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上能不能取得突破。”小李说。
南科大校长朱清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坦言,学校确实接到了行政部门下发的文件,他虽据理力争,但无法阻止,也不能让学校出面抵制,只能让学生自己选择。为了回避,这一段时间他甚至都不在学校里。
对于学生发表的公开信,朱清时说,他最受鼓舞的就是这点,他没想到学生能想得那么清楚、透彻,那么有勇气。
有评论认为,位于深圳的南科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年的深圳特区改革。深圳特区改革的成功正在于没有遵循一些旧制度、旧规则。相对于当年深圳的改革,南科大教改风险小得多,为何不能放手让南科大闯一闯、试一试?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