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谭汝为
谭汝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514
  • 关注人气:20,5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谭汝为:六一,温馨的回忆

(2011-06-04 22:47:09)
标签:

谭汝为

六一

天津

儿童影院

温馨

回忆

情感

分类: 诗文与杂感

六一,温馨的回忆

 

 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怀念消逝的童年,心中常漾起纯真的记忆。今年六一儿童节。接送上小学二年级的孙女,看见操场上的孩子们打着红旗,穿着校服,唱着歌,那温馨感人的情景,引发少年时代的回忆——五十多年前,过儿童节的情境浮现出来:同学们在操场上站成一排,高唱《少先队歌》:“我们新中国的儿童,我们新少年的先锋……”“穿过绿色的大树林……”“让我们荡起双桨……”。

 

 当年盛行的儿童游戏,是跳皮筋、踢毽儿、跳房子、弹球、拍毛片、滚铁环……。在营口道和河北路交口附近的小人书铺,花上一二分钱能看许多本小儿书——这是颇具文化含量的阅读,令人回味向往……,但这些曾风靡一时的游戏,如今已踪迹杳然。

 

 位于烟台道(河北路和新华路之间)的儿童影院,曾是天津少年向往的乐园。当年,儿童影院门前是一片浅色的墙壁,墙上镶嵌着少年儿童爱学习、爱科学、爱劳动的一组浮雕。院落旁侧是售票处。院子中央是喷泉水池,水池中间是高高耸起的荷叶状立柱向四周喷出水流。水池底部有几只陶瓷青蛙,张着嘴漾出清水,一群小鱼在水池往来游动。院子两侧各有一排平房,右侧是图书阅览室和社团活动室。小朋友们可免费阅读书报杂志获参加社团活动。左侧有饮水处,七八个水龙头,水龙头下部的台子上有个大盘子,放着十多个搪瓷水杯,水杯把儿用细铜链拴着,整天提供饮水。学校统一组织观影,看完电影后写“观后感”或“影评”。院内设“影评栏”,影评组由辅导员介绍剧情,指导写作。我当年就曾参加过影评组的活动,记得曾写过一篇反特侦察片《寂静的山林》的影评。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六一儿童节,真是孩子们欢快的节日。少先队队员们在校门口集合,孩子们的服饰——白衬衣红领巾蓝短裤白球鞋。整队出发来到儿童影院,按班级入坐,等待着电影放映。铃声一响,灯光关闭,幕布映出一个巨大的“静”字,全场顿时肃静。乐声奏起,开始放映。

 

儿童影院的原址,是黎元洪(曾任民国总统)的私人戏院。后改建为公共电影院——亚洲影院。1955年,亚洲影院改建成儿童影院。同年6月1日,儿童影院落成开幕。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题写院名。影院分为两层,有上千座位。每天上午放映一场,下午放映三场。周末周日和节假日加晚场。我当年在儿童影院看过的电影,记得有《祖国的花朵》《秋翁遇仙记》《牧鹅少年马季》等。

 

儿童影院院外的便道,是男孩子比赛弹球的场地。我当年一位亲密的伙伴是这一带的弹球高手,一个多小时的“比赛”,就能赢得几十个色彩艳丽的玻璃球。影院对过是一所大院落,据说是时任天津市副市长的娄凝先的宅院。顽皮的孩子们常呼朋引类,翻过2米高的院墙,跳进这座神秘而荒芜的花园,在围墙内侧的草丛里捉蟋蟀,采野花,粘蜻蜓,戏耍个把小时,再翻墙离去。在院内玩耍时,从无见到主人身影,也没遇到守卫的呵斥或追逐。小伙伴们在这里玩儿,比在复兴公园或土山花园更有意思——翻墙而过的刺激和时刻堤防的警觉,却增添了乐趣……。大院楼的旧址,就是如今的友谊宾馆。

 

1976年地震,使儿童影院受到严重震损。数年后虽然重建一座三层楼房。但物是人非,当年热闹的场面已不复存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常骑自行车到烟台道古籍书店买书,每从儿童影院路过,旧地重游都引起童年时光的回忆。今天的影院旧址已成为隶属群众艺术馆的群星剧场和一家服装摊群市场。但附近居民,至今仍习惯地称之为“儿童影院”。 

 

回忆在那个生活清苦,文化单调,设施稀缺的年代里,儿童影院承载了天津小朋友们多少欢乐啊!在这里,五分钱看场电影,三分钱吃棵冰棍,都能引起孩子们无限的欢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