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导光环始黯淡 培育水平待提升
(2011-02-28 17:32:36)
标签:
清华大学取消博导聘任制高校去行政化教育 |
分类: 教育论坛 |
博导,只是一个工作岗位
全面取消博导评聘制度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策理表示,在改革后的清华,博导只是一个工作岗位,不再是一个特殊的资格,更不是教授之上的更高的职称。能不能当博导,关键看教师有没有能力指导学生。
高策理告诉记者,此次推出的新举措的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创新导师选聘制度,全体副高职称以上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均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全面取消博导评聘制度。
事实上,博导的改革并非刚刚开始。高策理介绍,从2004年前后开始,清华在部分院系中试行评聘优秀的副教授做博导,通过几年的试点探索,截至目前,清华已有招收博士生资格的副教授100多人。
今年下半年新举措开始实施后,全校1000多名副教授都有机会招收博士生,加上教授,清华拥有招博士生资格的教师,数量将达2500人,比原来增加近一倍。而目前的博士生规模是每年1400人左右,这意味着,取消博导评聘后将出现“生少师多”的局面,导师只有靠自身的科研优势、教学水平等才能招到学生。
博士生质量是否会下降?
对于清华的新举措,不少人担心:前些年是从教授里选博导,也就是“教授中的教授”教博士生,而现在,博导资格对所有副教授都放开,这是否会导致博士生教育质量的下降?
对此,高策理说,改革不仅不会降低博士生的教育水平,相反,能够有效地提高博士生的教学水平。
高策理表示,为保证博导的质量,除了校级评聘外,学科和院系会对博导资格提出具体标准,并进行严格把关;取消博导评聘不意味着对博导没有要求,而是在学校的层面不作管理,将管理权下放到学科和院系,由各学科的分委员会核定博导的标准,再由院系核定哪些博导具备当年的招生资格。
高校去行政化的现实努力
北京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学博士刘林说,清华此次推出的举措有利于结构优化,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肯定清华的举措扩大校内博导人员选择面的同时,刘林建议,还可进一步把目标投向校外,在社会上更广范围内选聘博导,或由校内外专家共同组成博士生导师组,将更有利于培养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明利结合北大的实践说,北大从2004年开始评聘优秀的副教授独立指导博士生,后来又在多个院系试行讲师做博导,这些改革举措有利于加强博导间的竞争,增强教师队伍活力。“此外,也带来一些观念上的变化,大家对博导这个职位的认识正逐渐回归本源,它其实就是一个职位,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才是最主要的”。
此外,多位专家表示,清华大学的新举措将学术权力下放到院系层面,发挥院系主导性和积极性,将评聘博导这样的学术性事务的决定权交给学术机构,体现了教授治学的精神,也是高校在去行政化上的努力。
来源:《今晚报》 2011-02-28 第7版
作者:新华社记者 李江涛
(据新华社北京2月27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