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谭汝为
谭汝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386
  • 关注人气:20,5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钱伟长对中国教育的真知灼见

(2010-08-04 14:46:00)
标签:

钱伟长

中国教育

真知灼见

培养人才

教育

分类: 教育论坛

钱伟长对中国教育的真知灼见

 

“不上课,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

 

      钱伟长晚年对教育现状并不满意 


  一代大师钱伟长离我们而去,在缅怀他、纪念他的同时,他对中国教育的真知灼见和他在大学校长岗位上的身体力行,都再次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 


  钱学森辞世后给世人留下一问: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而钱伟长正是用他一生 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大学该怎样营造培养杰出人才的教育环境。上海大学的一位青年教师告诉记者,其实钱老一直试图在中国的大学里实现一种理想:重新勾勒西南联大自由活泼的教学氛围、加州理工学院积极严谨的科研氛围,如果大学校长都按照钱老的做法去做,钱学森之问的问号就能拉直了。 


  钱伟长晚年的时候,经常发脾气。200710月,在钱伟长先生95岁生日之际,记者曾有幸独家专访钱老,那成为钱老生前最后一次接受媒体采访。采访中间,他有时候会突然冒出一句:为什么不听我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眼神中透露着一种着急。谈话中也听得出,他对于当今的教育现状并不满意。 


  钱老晚年的时候着急啊!昨天,在钱伟长悼念场所,上海大学的几位老师在回忆钱老时说:让他着急的主要是两个——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而这也正是当今大学最棘手的任务和受到诟病最多的两个症结所在。

 
  为教师队伍着急 
 

   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 


  专门研究钱伟长教育思想的曾文彪老师告诉记者,曾经有一所著名高校的校长问钱伟长,你到上大20年,最得意的是什么?钱伟长说:用我的思想办了一所大学。”“最不满意的是什么?”“教师的水平没有达到我的要求。” 


  钱伟长把教学看得特别重。他自己的第一次教学实践,是1939年在西南联大开始的,他的老师叶企孙给了他三页讲稿,让他代课。这三页讲稿,告诉我怎么做老师。所以钱伟长晚年不止一次告诉学校的老师,把教材越编越厚的不是好老师,把教材越编越薄的才是好老师。” 


  如今,许多大学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钱伟长却早早提出来,经过研究生培养的年轻老师,应该首先开专题课,开与他的研究领域相关的课程。逐渐地成为副教授以后,可以开专业课。资深的老教授,应该去开基础课,因为这个时候你的知识面宽了,工作经验和讲课经验也丰富了。” 


   钱伟长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而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钱老详尽地指出,每年虽然讲同一门课,但应该不断变化,使一门课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我鄙视那种一本教科书讲30年不变的教学方式。搞科研可以帮助教师扩大眼界,晓得当代这个专业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丰富这个学科的内容,使之不断地往前发展。” 

  理学院、材料学院、经管学院老师记得,钱伟长90岁高龄的时候,多次接见教师,你们老是要写多少论文,拿多少大奖,这不是目的,你要看看你为国家、为上海的建设做出了多大贡献,你们的研究成果在企业里、行业里发挥了多少引领作用,为国家解决了多少问题。” 


  钱伟长其实对研究型大学的提法并不赞成。他说,我最反对什么型什么型,每个教师既要搞科研也要搞教学,怎么把教学科研分开呢?这样的定位有问题。因为你是办大学。


  为人才培养着急
 

   要培养全面的人,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 


  2005年,钱伟长最后一次出现在上海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当时聆听过钱老演讲的毕业生都还记得钱老那番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动情呼唤——你们说天下是什么?天下就是老百姓!百姓之忧、国家之忧、民族之忧,你们是否放在心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忧过没有?钱校长老泪纵横。

 
  其实,这是他对人才培养现状,甚至是对整个社会现实发出的呐喊。在曾文彪看来,这不仅是一种希冀,可能更是一种无奈。随着大学的扩招,整个人才培养出现浮躁情绪,钱老看在眼里非常着急,他希望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心中装着老百姓。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钱老一贯的主张。钱伟长认为,培养创新精神的人有一条要自学,一个没有自学精神的人是不会有创造力的。大学不是教给学生一脑子的知识,而是教会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毕业的时候,他带着一肚皮问题离开学校,那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 


  上海城建集团副总裁周文波始终记得,当年他以职工大学的文凭作为工厂的委培生考上钱伟长的研究生,是钱老给了他自信:不管你以前学什么,你有一线工作经验,要把知识和应用结合起来。”“应用,是钱老一辈子挂在嘴边的话。钱老传递给他科研要解决问题的思路,周文波的硕士论文就选择了地铁盾构为研究方向,一边在一线解决问题,一边总结成论文。 


  钱伟长对于大学的培养目标有精辟总结———“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 

             
作者:李雪林;东方网2010-8-4;学术批评网同日转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