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与语言学界同仁论诗抒怀
端午节清晨,给学界好友发去邮件:
学界诸公:近日冗务缠身,案牍劳形,未得与君相聚也!今逢端阳,谨赠小诗,权作礼物,博君一笑耳!汝为
端午前夕,读百岁学者周有光先生《端午的时代意义》,慨然有感。
端午端午,骚客苦楚。汨罗英魂,诗之始祖!
黄钟毁弃,雷鸣瓦釜。文人噩运,鱼肉刀俎。
奸邪媚上,直士凌侮。长舌擅佞,长袖善舞!
每临端阳,瓣香瑶圃。思接千载,龙舟江浒。
楚王台榭,骂名千古。靳尚郑袖,谁与为伍?
徜徉湘沅,曾伫汀渚:指点激扬,汗青仰俯。
橘颂傲然,九歌媚妩。长吟离骚,正气滋补。
屈子魂魄,时代解诂。后昆垂范,前贤踵武。
砺我精神,擎我脊柱!大写人字,以之撑拄!
先后收到语言学界10位同仁回复的邮件,兹以按发来时间为序照录如下。
(1)南昌大学刘焕辉教授
汝为教授:
好诗,君乃修辞学界一才子!搞修辞的人是应该修炼自己的口才、文采基本功,否则作品难以服众。当然修辞学研究是把修辞现象上升到理论高度来分析阐述,以提高学术品位,揭示其客观规律。可当你说到这一修辞成品怎么怎么好,而你自己的阐述文字却那么苍白干枯,或者便是欧化的语句,连祖国的语言文字都用不熟练,又怎能叫人相信你阐述的理论是管用的呢。
谢谢端午节祝福,祝君阖家幸福!
老友刘焕辉于端午节
(2)山东大学盛玉麒教授
七律
端午节感怀书赠友人
屈子一跃冲汨江,撒手离骚泪千行。
人叹书生性执着,谁解天才情率狂。
大厦将颓愤无语,时世维艰恤有伤。
众醉独醒问天道,诗魂千古祭端阳。
玉麒2009-5-28
(3)澳门《九鼎》月刊主编程祥徽教授
好诗!《九鼎》明日付梓,今日得华章,责令编辑抽调半版,以刊大作。
最后四句“坚我傲骨”,“骨”入声也,不押韵,可否改为“擎我脊柱”?
程祥徽
(4)南京大学王希杰教授
先生四言,爱憎分明,文工情深,美哉善哉!遂诌几句,聊表纪念:
五月五日天明晴,家家粽香杨柳新。
沅湘沉冤数千载,亿兆犹弔屈子魂。
隆德山人
(5)山东大学孙剑艺教授
四言佳句,典雅古朴。
屈原精神,震撼千古。
孙剑艺
(6)南开大学施向东教授
谭先生:大作读毕,感慨系之。屈子精神,与日争光,可惜被商业潮流掩埋,现在已经很少提起,端午节,也是吃吃喝喝而已。老子治国之道“虚其心而实其腹”被运用得炉火纯青了。
重防流疫粽香临,蒲剑雄黄抵毒侵。
屈子遗风行渐远,危冠介节几人心。
施向东
(7)天津师大外国语学院院长顾钢教授
谭老师:您好。真是好诗!对先生的才学十分敬佩。祝您端午节快乐!
顾钢
(8)北京语言大学谢小庆教授
谭老师:
屈原算是标准的大傻冒。那么多机遇不去抓,偏要去上下求索,偏要走绝。想到今天聪明人越来越多,想到聪明人抓住机遇的手法花样翻新,让人眼花缭乱,想到屈原一样的傻冒越来越少,心中不免有几分伤感。想到还有人在纪念这个傻冒,又有些感到欣慰。
端午来临之际,惟祈愿在滚滚市场大潮中,人间尚存“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怀,祈愿在汹汹“全球化”的席卷下,一些华夏后人尚存欣赏离骚九歌的学识。
端午节快乐!
谢小庆
(9)澳门大学邵朝阳博士
谭公:
端午节快乐!感谢您一直以来的关心和帮助!您的诗写得实在太好了。之前给您发过两次邮件,用的是学校的邮址,后来才知道没有发出去,澳大的信箱原来安了过滤系统,很多邮件收不到,现在倒好,把过滤系统撤了,垃圾和病毒邮件不断,经常中着。
曹老师的事全靠您张罗,这让我这个做学生的很内疚。衷心感谢您!欢迎您有空来澳门或珠海。
祝健康
晚生朝阳拜上
(10)山东大学威海分校高万云教授
谭先生:
读《端午》诗,又见谭公真性情。当今中国真男人少,真文人少,真为民为国之男人文人少之又少!谭公,耿介之士也!甚佩。
还在劳形伤神么?俗事当办,冗务难免,但切记注意身体。六月广州会议,谭公是否参加?如有时间,可携夫人到威海玩几天,我陪你们下海畅游一洗俗念如何?
顺致身大安心亦大安
万云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