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汝为:宫保、四喜、狮子头:菜名由来
(2009-05-23 08:44:31)
标签:
菜名寻根宫保鸡丁四喜丸子狮子头美食 |
分类: 词义探幽 |
宫保、四喜、狮子头:菜名由来
宫保鸡丁
著名川菜名“宫保鸡丁”,用鸡脯切丁为主料,配以花生、辣椒炒制而成。因清代四川总督丁宝祯而得名。丁宝祯曾受封为太子太保,太子为东宫,因此人们尊称丁宝祯为“丁宫宝”。丁府在宴请宾客时常上“炒鸡丁”这道菜,鲜香细嫩,辣中兼有甜酸味,深受宾客赞誉,传名为“宫保鸡丁”。现在的饭店菜谱上写的、人们口头上说的,多把这道菜叫做“宫爆鸡丁”。因为一般人认为:这是宫廷菜,又是经爆炒而成的。
四喜丸子
据说,四喜丸子创制于唐朝。科举考试,寒门出身的张九龄殿试第一,被招为驸马。当时张九龄家乡遭水灾,父母背井离乡,不知音信。举行婚礼那天,张九龄得知父母下落,派人将父母接到京城。在宴会上,厨师特意烹制了四个大丸子。九龄询问含意,厨师答道:“此菜名‘四圆’。一喜金榜题名;二喜完婚成家;三喜乘龙驸马;四喜合家团圆。”张九龄听后大笑,说:“就叫它‘四喜丸’吧。”
狮子头
北方的“四喜丸子”,到了南方叫“狮子头”,为淮扬名菜。用扬州话说就是“大僭肉”,把半肥半瘦的猪肋条肉,剁成石榴粒状,制成丸子。清代《调鼎集》“大劗肉圆”细致记录制法:“取肋条肉,去皮,切细长条,粗劗,加豆粉,少许作料,用手松捺,不可搓成。或炸或蒸,衬用嫩青。”经微火焖炖熟后,丸子表面的肥肉粒大体溶化,而瘦肉粒则相对凸起,大个丸子圆圆乎乎,毛毛糙糙。因丸子个大而表面毛糙,恰似硕大而鬣毛耸起的“狮子头”,故谓。
传说唐代郇国公韦陟宴客,府中名厨做扬州四道名菜。“葵花斩肉”端上时,只见巨大肉团子似葵花饱满,状如雄狮之头。宾客劝酒道:“郇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应佩狮子帅印。”韦陟说:“葵花斩肉,不如改名狮子头。”从此,扬州“狮子头”这个菜名就叫响了。扬州狮子头有清炖、清蒸、红烧三种做法。清炖蟹粉狮子头、河蚌烧狮子头、风鸡烧狮子头、青菜烧狮子头、芽笋烧狮子头、清蒸蟹粉狮子头等,皆为风味独具的淮阳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