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 学汉语 幽默集锦(二)
(2009-02-12 10:05:19)
标签:
对外汉语教学老外学汉语幽默集锦教育 |
分类: 诗文与杂感 |
谭汝为
“老小子,还没死!”
“我就喜欢吃豆腐”
在公司举行的新年联欢宴会上,朋友之间开玩笑,L先生说:“W先生为人还真不错,就是有个小缺点,喜欢吃豆腐……。”引起一阵笑声。座中外籍 白领S先生大惑不解,耸了耸肩膀,说:“喜欢吃豆腐怎么是缺点呢?我也特别喜欢吃豆腐啊!”旁侧一人指点:“中国人说的‘吃豆腐’,另有含义……”S先生扳着手指,喃喃自语:“我吃过麻婆豆腐、家常豆腐、八珍豆腐……,就是喜欢吃豆腐嘛!”他那认真的情态,又引起一阵笑声。
改名:狐狸科夫
在山东省某大学进修汉语的俄罗斯学生库里科夫,很喜欢看电视连续剧《聊斋》。他向中国教师提出,要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狐狸科夫”,理由是:《聊斋志异》由狐狸变成的美女都很善良很可爱。老师听罢差点儿笑出声来,他告诉库里科夫,在中国人心目中,狐狸是狡猾而善于迷惑人的,“狐狸精”“老狐狸”等都是贬义惯用语。因此,用“狐狸”当名字,不合适。库里科夫听后,将信将疑,为自己不能如愿改名而惋惜。
(和古巴弟子合影)
“请您把嘴打开!”
“老师,您别给我拍马屁!”
一位外国留学生学汉语很用功,在中国朋友的帮助下汉语口语表达颇有长进。他对汉语惯用语很感兴趣,买了一部《惯用语词典》,随时翻检。中国教师在“士别三日”后,当众称赞他“汉语讲得很不错,大有进步!”没想到留学生却冒出一句:“老师,您不要给我拍马屁了!”老师哭笑不得,众人大笑。
吃豆腐,究竟是什么意思?
一位外国留学生课下向T教授请教:“看中国电视剧,一女人说:‘你想吃我的豆腐。’这个‘吃豆腐’,究竟是什么意思?”面对擅长刨根问底的欧洲学生的提问,只简单解答“其然”不行,必须阐释“其所以然”。T教授将自己的回答,后来写进一篇论文中:“吃豆腐”是带有江南方言色彩的惯用语。它的含义和人们平时说的“喜欢吃豆腐”的意思完全不同,它指“调戏年轻的女子”,带有开玩笑的意味。它用“豆腐”借喻“年轻女子”——“豆腐”具有“色白”“面细”“质嫩”“性软”四个特点,恰与“年轻女子”肌肤白皙细嫩而性情软弱的特点相契合。“吃豆腐”原在上海、江浙及港澳台地区流行。由于茅盾《子夜》、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等名作对这个惯用语的使用,以及它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性、幽默感和委婉生动的表意功能,使它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到北方地区,乃至全国。
“我也是气管炎啊!”
在宴会上,Z老师和S老师开玩笑说:“S老师在学校是优秀教师,在家里是模范丈夫,唯一毛病就是妻管严。”韩国留学生P坐在S老师旁边,很认真地说:“气管炎,是很难受的!”一位年轻女老师问:“你说说,妻管严怎么个难受法?”P同学说:“我也是气管炎啊!S老师,天气越来越冷,您要注意身体,千万别感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