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奥运战略的胜利

(2008-08-27 15:14:47)
标签:

评赛观赛

奥运

中国

奥运战略

胜利

体育

分类: 时事评论
                               中国奥运战略的胜利
    
                  (转帖——作者:维舟;原题《中国已成为体坛霸主了吗?》


    北京奥运会终于结束了。尽管事先再三降低调门,最终中国仍当仁不让地第一次坐上了金牌榜首席——令人略感怅然地是:它竟是如此毫无悬念。开幕式之后轮到中国运动员表演,他们从第一天起就将金牌的领先优势一直确立到了最后一天。自冷战结束之后,首次有一个国家将美国从舞台中央的聚光灯下挤到一边,这种争霸的激烈和悬念至少对下几届奥运会的收视率是件好事。冷战时奥运会上美苏争霸仍是西方文明内部的竞争,中国可说是第一个真正的挑战者。

    虽然奥运宪章明确规定奥运会是动员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国家间的竞争,但毋庸讳言,奖牌榜是按照国别而非个人成绩排名的。尤其自1948年以来,历届奥运会最大的悬念不是点火仪式,而是美苏两国谁将登上首席,缺乏这种悬念总是令人颇感索然无趣。从这个角度上说,人类骨子里的确是有些好战的,难怪奥威尔要说“奥运会无益于世界和平”。这次在奖牌数上美国仍位居第一,使得中美均可按照自己的排序方式宣称自己获胜,不过毫无疑问,中国这次凭借主场优势[1]吹响的进军号角也使欧美列强感到了某种隐约的威胁。美国奥委会尤伯罗斯日前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说,他预计中国将“在今后的很多、很多、很多年内在奥运会占支配地位”。面对这样的对手,美俄很难无动于衷。用当年肯尼迪总统的话说,“国家的威望取决于两件东西:太空航行和奥运金牌。”北京火炬传递中杨利伟和姚明首先领跑,恰好暗示了这一政治化的视角。

    自1984年第一次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历届金牌榜上是进步最神速的参赛国。美国自 1988年以来金牌数一直稳定在40枚上下,波动幅度很小,俄、德在冷战后经历体育衰落之后,1996年起表现也相对平稳,惟独中国以令人惊愕的表现快速窜升,其金牌数最难预测,因为其表现最不具备连贯性和平稳性。

    中国体育的这一成就,是在一个相当低的起点起步的——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获得的15金其实大部分成色不足,因为那一届苏联东欧集团有14国抵制奥运会,致使美国所获金牌达到83枚,超过第二名罗马尼亚竟达63枚之多,因此那不过是“半个世界的角逐”。抵制1984年奥运会的诸国到1988年卷土重来,其中苏联、东德、匈牙利、保加利亚四国均排入金牌榜前十,获得金牌113枚,并将中国的金牌数压到仅有5枚——这其实更能反映当时中国体育的实际水 平,如果有苏联东欧集团同场竞技,李宁、许海峰等在1984年也许根本没有机会成为英雄。

    然而从1992年起,中国就从谷底开始向上走,短短二十年,金牌数竟从5枚增长到本届的51枚。这一“中国速度”实在令人瞠目结舌。国内外对此的解释大多集中于中国“官办体育”式的特殊机制、超高的训练强度、通过体育来获得认可的强烈政治意愿。……如此等等,这些当然是根由。但另一鲜有提及的因素也很重要:即中国实际上是1984年以来历届夏季奥运会增设项目中获益最大的国家。

    举例来说,1984年以来的历届夏季奥运会上,中国军团共夺得163枚金牌,其中举重、体操、跳水、射击、乒乓球、羽毛球等六大传统优势项目就占125 金,占总数的77%。本届在51金中占38金(蹦床也计算在体操内),仍未突破这一基本格局。但值得注意是:中国这些重要的夺金点中,女子举重、双人跳水、乒乓球、羽毛球、蹦床等均是1988年之后增设的项目(且中国均有包揽全部金牌的实力),光这几项就使中国增加了19个夺金点。2000年悉尼奥运会比上届新增35个单项,中国一口气就从中夺得7枚金牌。

    从上表可以很清楚地看出:1988年后新增项目对中国夺金数量大增贡献良多;如果夏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一直限制在1984年甚至1980年时不加变更,那 么中国体育的表现看起来就远没那么突出了。正由于1988年后几乎每届都有中国的优势项目被列入比赛,所以历届的金牌对比实际上并未基于一个恒定不变的共同基础。

    从1984年起,奥运会项目的调整大体上是两个方向:将原本边缘的项目纳入比赛(乒乓球、羽毛球、棒球、垒球、跆拳道、双人跳水、蹦床、小轮车、沙滩排球、花样游泳、艺术体操等)、原本只有男子项目的比赛增设女子项目(女子射击、女子马拉松、女子举重、女子柔道、女子摔跤等)。这两个方向的调整都正中中国下怀。长期以来为了集中力量寻求突破,中国体育一直致力于这类冷门项目,并大获成功(现在未列入奥运会项目的蹼泳中国也实力极强大),其优势之明显迫使国际体育联合会的官员想方设法通过规则来限制中国(例如女子举重现有7个单项,每个国家仅能各派1名选手参加最多4个单项,避免了中国包揽所有奖牌)。这些当然不是偶然的巧合,中国的奥运战略是个政治意味极浓的体制,几乎像是准备一场战争,项目的重点投入都是有明确规划的。

    例如射击的男子10米气手枪自1988年被正式列入比赛项目后,每届中国必有奖牌入账,如今已成确保的传统优势项目;而一度也是中国优势项目的射击移动靶、女子双多向飞碟(合计曾夺得4金),2008年起被踢出奥运会,致使国内这两个项目如今极为低迷,其效果可说是立竿见影。现在各省除辽宁外都已撤掉移动靶队伍,而辽宁省队也只有李玉伟一个教练;队员情绪茫然,只是寄希望于2012年后奥运会重设该项目,但十分渺茫。这次女子射箭的金牌获得者张娟娟在接受采访时坦率地庆幸自己当年没有练射击移动靶,“多亏没练,现在取消了。”

    可以说,中国的奥运战略带有极显著的功利性特点[3],其重点视该项目是否/或有希望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而转移。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运动员个人的兴趣和意愿,而是国家判定的经费划拨。为明确这一点,1997年全运会特地将比赛项目向奥运会看齐,鼓励各省全力在奥运正式比赛项目上冲金。但如今增设项目带来的红利渐少(除非武术列入正式项目,但短期内不可能),相反,曾是中国夺金点的跆拳道等项目正面临削减,加上北京奥运会几乎已将中国传统优势项目发挥到极限,中国队以后基本不可能再经保持如此快的上升势头。

    实际上,一些曾经冷门的项目在被“扶正”之后,也引发了激烈的角逐,致使中国很快丧失优势——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女足。中国即使是想要维持现有的优势,都必须在巩固的同时,扩大夺金面,并进军更难快速见效的高度竞争领域:田径、游泳和水上项目。事实上国人自己也清楚:不可能仅靠乒乓球、射击这样相对边缘的项目就成为体育大国、体坛霸主。迄今为止中国的优势项目很少与美国重叠,除体操外双方几乎很少正面竞争冲突,因此这场争霸变成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游击战,或一种“差别化竞争”。但在完成外围包抄后,中国势必要直捣核心:即在田径、游泳、大球项目上取得突破,因为这些项目犹如基础科学,更能体现实力 [2]。很早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就提出“119工程”(奥运会田径、游泳和水上项目金牌合计119枚,现已变成122枚),针对的正是中国在三大项上的软肋:与金牌总数的高歌猛进相反,中国在这三大项上长期软弱无力,悉尼奥运会上只获得1枚竞走金牌,雅典奥运会则为4枚(田径2、游泳1、皮划艇1;而美国为田径8,游泳12)。该工程原定目标是北京奥运会力争在田径、游泳、水上项目分别取得2、3、5金,但实际这次最终情况是:0、1、3(美国则为 7、12、1),只及原计划的40%,其中田径只获得两枚铜牌(女子链球、女子马拉松)。

    由此也可以理解国人在刘翔退赛事件上所表现出的焦虑了:只要没有在这些核心大项上取得重大突破,国人心里始终仍不自信。这块心病随之使他们对唯一的“独子”寄托了所有希望。只有这样,大家才会满足——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东亚病夫”的耻辱使我们极度需要加倍的补偿。里根曾对哥伦比亚号航空飞机的宇航员说:“多亏了你们,我们现在再一次感到自己像巨人一样。”刘翔的胜利也是如此:它一度让所有中国人感觉长高了10厘米,而他的退赛却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拿走了那10厘米。这位阿喀琉斯的后踵引发的国人关注之多,简直令人厌恶。尽管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不断地寻找英雄,不断地对找到的英雄大失所望;但人们却不愿意相信自己的英雄已不再是英雄,他们无条件地原谅他、信任他,否则难以承受的不是刘翔,而是他们自己。怀疑刘翔是在演戏的观点在左右两派中都不得人心——它实在太不“政治正确”了,对某些幼稚左派来说,刘翔是不能失败的神;对观点偏右的人来说,刘翔的退赛理由是人权的体现,极值得赞扬。因此这个问题最终实际上变成了一个信仰问题,已经无法理性地谈论了。

    无疑,中国的奥运战略有不少值得诟病的地方,这种“官办体育”虽使国人脸上有光,但却缺乏民间的基础,一定程度上也违背了奥运会原有的宗旨,而被赋予了太多符号性意义(“为国争光”)。不过这也是一个后发国家意图在短时间内赶超时为数不多的途径之一(也许是唯一)。从上一届开始,运动员和民间舆论都渐渐显示出这样的趋势:即运动员本人能为成败负责,比赛主要是他本人的成败。随着一种鼓励、示范作用,中国的体育也许能慢慢走上一个可持续的轨道,国人也可以真正享受运动本身带来的东西。

---------------------------------------------------------------------

    [1]英国拉夫堡大学对各种综合性国际大赛研究后得出一个东道国具备“30%竞技比较优势”的概率,这个结果和北京奥运会之前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奥运奖牌前瞻分析有些类似。
    [2]田径、游泳也是参赛选手最多的两个大项,北京奥运会分别为2319人、1068人,合占运动员总数的1/3
    [3] 中国参加残奥会有类似的情况。中国有6000-9000万残疾人,1984年首次参加残奥会,但直到2000年才认真对待,因为当时正申办08年奥运会。 1996年残奥会中国获得16金,进前十;2000年获得34金,第6;2004年则获得63金及141枚奖牌,而位居次席的英国只有35金。2008残奥会中国金牌数据预测将达70-75金,将是第二名的2倍。


                        (来源:凤凰网2008-08-27;
              http://weizhoushiwang.blogbus.com/logs/28143536.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