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早凋谢,何存铿锵声?——观奥杂感(九)
(2008-08-17 07:43:51)
标签:
评赛观赛奥运铿锵玫瑰凋谢轮回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玫瑰早凋谢,何存铿锵声?
——观奥杂感(九)
本篇本打算写女足,题目已确定。但傍晚看《今晚报》(2008-08-16),读到李桐先生的文章《世间再无铿锵玫瑰》,使我眼睛一亮!我赞同他的观点,他把我要说的话,几乎都讲出来了。于是自身的写作欲望就随之荡然了。这就叫“心中有感写不得,李桐文章在上头!”
赛前,很多球迷期待中国女足能够捍卫中国足球最后的尊严。(一些媒体和比赛开始的现场解说,都把胜利的天平倾斜在中国女足一边。)可是无论怎样宏伟的愿望,都要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之上。中国女足整场比赛都被日本队压制,没有一次犀利的边路进攻,更奢谈有威胁的射门。既然技不如人,你只能无言以对。(观看这场比赛,中日两队的水平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如果说日本女足是亚洲一流,那么,中国女足也就是亚洲二流水平。)
或许是女足首战瑞典队的胜利重新吊起了大家的胃口,让我们再一次选择性失忆,甚至同意了所谓“中国女足重新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的伪判断,但如果坦诚一点,我们便不得不承认尽管女足姑娘们12年之后再次打进奥运会淘汰赛,但比之悉尼、雅典往事,我们依仗的不过是一个相对轻松的小组而已。
与瑞典队的比赛前后,数以万计的球迷高唱铿锵玫瑰。但自1999年世界杯之后,世间早就再无这个响亮的名头。对手后发先至的进步,令中国女足不但要在世界范围内面对越来越多强大的对手,而且在曾经垄断的亚洲舞台也越来越力不从心。对手咄咄逼人的挑战当然是中国女足沦落的重要原因,但关键的伏笔还是要落在自己身上。相对于男足,女足无论从经济状况还是关注度上,都是天上人间,女足球员的月工资可能都不够男足球星们的一顿饭钱,女足的群众基础就像放了一个星期的玫瑰,瓣瓣凋零。这是一个好借口,但绝不是一个可以解释一切的借口。别忘记,纵然女足再艰苦,却又怎苦得过女曲和女垒?当球迷感慨刘爱玲那一代天才球员再无踪影的时候,又有多少人知道如今女足队员中还有多少人真正对足球怀有源自内心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