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词义探源:“折箩”

(2008-06-29 05:25:25)
标签:

词义探源

折箩

文化

分类: 天津地域文化

词义探源:“折箩”

谭汝为

 

    宴会酒席吃剩下的菜,不问种类,都倒在一起,称为“折箩”。这里的“折”,普通话应读为一声,但天津话读为二声。为什么叫“折箩”呢?所谓“折”,属于动词,就是“倒过来倒过去”的意思。所谓“箩”,是名词,就是箩筐的意思。“折箩”的构词理据,就是把酒席结束后的各种剩菜集中倒入箩筐里的意思。


词义探源:“折箩”

     以前老天津人办婚寿宴会,多为具有浓郁乡土特色的“八大碗”。所谓“八大碗”就是:每桌坐八人,主菜八道,不用碟子,而用清一色的大海碗。先上酒菜六干六鲜十二碟冷荤,后上饭菜“八大碗”。“八大碗”菜肴一般指:熘鱼片、炒虾仁、全家福、拆烩鸡、独面筋、四喜丸子、红烧肉、红烧鲤鱼——都是实实在在、硬硬朗朗的干货。酒席过后,客人离去,席面八大碗里剩下菜肴一大半儿。伙计在拾掇碗筷时,把剩菜集中倒在一个大箩筐里,筐下面放盆,接着沥下的汤汁。为什么把剩下的鱼片、鸡块、丸子、肉块、虾仁等放在箩筐里呢?因为用箩筐盛菜,既可沥下汤汁,又通风透气,便于短期贮藏。

天津是一座商业都市,崇尚奢华,讲究外面儿,请客宴宾,菜品一定要丰盛,如吃个盆干碗净,主人觉得不光彩,没面子。因此,酒宴结束后,不少菜品都剩下了一大半儿,甚至有的菜只动了一筷子。如把这些剩菜扔掉,实在太可惜,伙计们就把它们干干净净地集中在一起。考虑到不能暴殄天物,也可搞点儿创收,于是就在饭店晚上打烊后,把当天的折箩卖给下层顾客。但饭店卖折箩毕竟不雅,于是天津人就创造了一个新词儿——“合菜”。贫苦人家买一份“合菜”回家,经济实惠,鸡鸭鱼肉,海参虾仁,尽在其中,全家享用,遍尝佳肴,大快朵颐,如同过年一般。

但是,高级大饭庄顾及声誉,放不下架子,不卖合菜。而小饭馆的食客,吃得盆干碗净,没有什么折箩可留。因此,老天津饮食店卖“合菜”的,多是中档饭馆。当年,有的饭店推车到“三不管”“鸟市”一带,去卖折箩“合菜”。

今天的饭店,都提醒食客合理点菜,用餐后为食客打包。既倡导节约消费理念,又有利于饮食卫生。因此,“折箩”这个词儿,使用日益减少,现在很少听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