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探源:“折箩”

标签:
词义探源折箩文化 |
分类: 天津地域文化 |
词义探源:“折箩”
谭汝为
天津是一座商业都市,崇尚奢华,讲究外面儿,请客宴宾,菜品一定要丰盛,如吃个盆干碗净,主人觉得不光彩,没面子。因此,酒宴结束后,不少菜品都剩下了一大半儿,甚至有的菜只动了一筷子。如把这些剩菜扔掉,实在太可惜,伙计们就把它们干干净净地集中在一起。考虑到不能暴殄天物,也可搞点儿创收,于是就在饭店晚上打烊后,把当天的折箩卖给下层顾客。但饭店卖折箩毕竟不雅,于是天津人就创造了一个新词儿——“合菜”。贫苦人家买一份“合菜”回家,经济实惠,鸡鸭鱼肉,海参虾仁,尽在其中,全家享用,遍尝佳肴,大快朵颐,如同过年一般。
但是,高级大饭庄顾及声誉,放不下架子,不卖合菜。而小饭馆的食客,吃得盆干碗净,没有什么折箩可留。因此,老天津饮食店卖“合菜”的,多是中档饭馆。当年,有的饭店推车到“三不管”“鸟市”一带,去卖折箩“合菜”。
今天的饭店,都提醒食客合理点菜,用餐后为食客打包。既倡导节约消费理念,又有利于饮食卫生。因此,“折箩”这个词儿,使用日益减少,现在很少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