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矫情嚼情同音词口语书面语文化 |
分类: 词义探幽 |
“矫情”应写为“嚼情”
谭汝为
“矫情(读为jiao3qing2)”,指故意克制感情,表示与众不同。例如《晋书·谢安传》记载:淝水之战,东晋谢玄统帅军队以弱胜强,打败了入侵的苻坚,取得完胜。报捷书信传来时,东晋丞相谢安正和客人下棋,读信后,他内心狂喜,但不动声色地把信放在一边,仍然下棋。客人问来信内容,谢安平静地回答:“孩子们把敌人打败了。”谢安能够克制自己狂喜的情感,故作镇定,显示出大将风度,用《晋书》的评论说:“谢安就是这么矫情。”可知,“矫情”就是克制真情实感,不使外露;就是城府深邃,喜怒不形于色的意思。
“矫情(读为jiao2qing)”指强词夺理,无理取闹。例如“这个人太矫情”“还是把这对儿针尖麦芒分开吧,两人凑到一起就犯矫情”。
克制真情实感的“矫情”,和强词夺理的“矫情”,二者在语义上并无关联。但是,这两个不同意思的词,写在书面上,却用同样的字表示——看着别扭,用时易混,很不合适!因此,我们认为:表示“强词夺理”后一种意思的词儿,应当写成“嚼情”。
天津话“嚼情”有两种含义,皆为贬义——
一是无理狡辩。天津人把无理搅三分的行为叫“嚼情”。例如:“明明就是你错啦!还嚼情嘛呢?”“有理说理,别嚼情”。
二是指口角、争吵。例如:“刚才还是好好的,怎么两个人嚼情起来啦?”“咱今个儿当着大伙把事儿说清楚了,省得以后犯嚼情。”
无理狡辩、口角争辩,都属于言语行为,把它写成“矫正”的“矫”,很牵强。应该写成“细嚼慢咽”的“嚼”。“嚼”这个动词,本义是上下牙齿磨碎食物。
天津方言的“嚼”,也可表示“说话”的意思。但这个“嚼”,不指一般的正常的说话,而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意思,多用于贬义,例如:“两人到了一块儿,就嚼起来没完”;“吃饱了没事,穷嚼臭叨瞎白话”。另外,“嚼”还表示能言善辩、辩论的意思,例如:“这小子无理搅三分,可能嚼啦!全车间百十号人,谁也嚼不过他”。
——因此,“jiao2qing”这个口语词,写在书面上,不应写成“矫情”,而应写成“嚼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