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谭汝为
谭汝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826
  • 关注人气:20,5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言口语词释义:垫巴 与 着巴

(2008-06-13 21:27:59)
标签:

方言

口语词

释义

垫巴

着巴

文化

分类: 语言修辞研究

方言口语词释义:垫巴与 着巴


 方言口语词释义:垫巴 <wbr>与 <wbr>着巴


饭前小吃叫“垫巴”,饭后小吃叫“着巴”。
 

1. 垫巴(垫补)

天津方言词“垫巴”,与吃饭有关。“垫巴”的词义,都在“垫”字上。后边这个“巴”是后缀,没有实在的意义。就跟“泥巴”“哑巴”“皱巴”的“巴”一样,就是为了凑成双音节的词儿,在词义上纯粹是“聋子耳朵——配搭”。

“垫”是动词,就是填补空缺的意思。例如戏剧演出,正戏开演之前,先垫一出小戏,这叫“帽戏”。相声表演开始,为了引起观众注意并导引出正式节目内容,总要有个寒暄或开场白,这叫做“垫活”。可见“垫”有四个特点,一是列于前面的;二是比较次要的;三是份量较轻的;四是起填充作用的。

“垫巴”就是饭前小吃,常写成“垫补”。中国人饮食习惯,一日三餐。但在国外或港澳地区出席学术会议,在会议中间,大约在上午10点半左右、下午3点半左右,都安排茶点小吃。与会学者可以喝咖啡、茶水、饮料,吃糕点、甜食、水果。边吃边谈,进行交流。用天津话说,就是“垫巴”。

天津人有时说“垫垫”,例如高英培相声《钓鱼》,“二子他妈妈,你给我烙两儿糖饼。我好垫垫啊!”看来,外出钓鱼垫巴两张糖饼,完全正常。但“你鱼没钓来,饭量倒见涨!”——这就是批评了。二子他妈妈这个批评的潜台词就是:“你啊,干嘛嘛不行,吃嘛嘛不够啊!”

还有一个词,就是“垫背”。比喻代人受过。例如:“临死还拉上一个垫背的。你啊,是大德祥改祥记——缺了大德了!”再如“别人牵驴我拔撅,这下倒好,我成了垫背的了!”


 
方言口语词释义:垫巴 <wbr>与 <wbr>着巴


2. 着巴(找补)

“找补”是动词,就是添补,补充的意思。天津话把“找补”,说成“着巴”。例如:“刚才我的话还没说完,再着巴几句。”

天津人把饭前小吃叫“垫巴”,把饭后小吃叫“着巴(找补)”。天津人无论贫富贵贱,都讲求礼貌。熟人见面,都问候一句“吃了吗?”表示关怀。如果自己正在吃饭,遇到熟人前来,都会站起来问候:“您吃了吗?”对方回答:“偏您了,吃过了。”“您真吃过了?再找补点儿?”虽然这是彼此寒暄的客套话,谁也不会当真,但这确是必不可少的礼节。

《新儿女英雄传》有一段关于吃饭的描述——“只有十三妹姑娘风卷残云,吃了七个馒头,还找补了四碗半米饭,这才放下筷子……”这位侠女十三妹真是好饭量,“七个馒头之外,又找补了四碗半米饭”——足够今天10位城市姑娘一顿午餐啦。当然,这个十三妹,虽说能吃,但绝不是胡吃海塞的大嘴马哈、大饭桶,那武艺,那人品,都出类拔萃!

“找补”这个词儿,应用范围很广。除了吃饭之外,也可用于情意和礼品,例如:“今天来得仓促,没给你带来礼物,改日再找补吧!”用天津话来说,就是“有情后补”。

天津俏皮话“小碗面——紧找补”。原义是指天津人在喜寿宴会上吃打卤面,都用小碗盛面,但面条不能盛满,因为再加上卤子和各种炒菜、菜码,就拌不开了。于是,都盛半碗面条,吃完一碗再盛一碗,即可总吃刚出锅的面,又能品尝各种菜肴。

“小碗面——紧找补”,这个俏皮话的比喻义,一是指揪住不放,没完没了地倒后账,揭老底。譬如某位大爷年轻时曾办过一件不地道的事儿,多年来,老伴儿不依不饶,伽嗒个没完没了。结果,儿女看不过去了,就批评老娘:“得了,您了。这都是猴年马月的事儿了,您就别‘小碗面——紧找补’啦!”

另一种意思就是,唯恐别人忘记而再三叮嘱,反复提醒,令人厌烦。例如:“老太太,这事儿咱已经托付李大哥办了,您怎么还不放心呢?您是‘小碗面——紧找补’,太絮叨了!李大哥办事,您了就擎好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