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天津方言词语沤穷沤沤逗文化 |
分类: 天津地域文化 |
沤·穷沤·沤逗
谭汝为
天津有一条民俗歇后语:“白罗卜扎眼儿——穷藕(沤)。”这个“沤”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沤”这个词,没有固定的字形。写成三点水的“沤”(ou4),普通话读为四声,就是把物品放在水里长时间浸泡的意思,如“沤麻”“沤粪”等。写成火字旁的“熰”(ou3),读为三声,指烧火时冒烟,天津人过去点煤球炉子,火苗子窜不上来,倒熰了一屋子烟,熏得直流泪。无论水里浸泡的“沤”,还是点炉子熰烟的“熰”,都指缓慢的、时间较长的一个持续过程。不过,天津话将普通话“沤”(ou3)读成(nou3)。
天津人所说的“沤”(nou3),其实是玩世不恭心态的一种体现。譬如过去在工厂里,一位嘎小子说:“今个儿我沤沤车间主任去!”其实,他嘛事都没有,找主任谈话,云山雾罩,东拉西扯,漫无边际地提几个无端的问题,煞有介事地反映点儿鸡毛蒜皮的情况。这一“沤”就是两个多钟头。这种“沤”,并无既定目标,也无功利企图,只是玩世不恭地打发时间,拿人找乐,图个哈哈一笑而已。
(天津相声名家李伯祥)
“沤”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交方式,其言语交际过程很有意思。所谓“沤”,有三个前提,首先,沤人者自身性格开朗,善于言谈;其次,他有充足的时间和悠闲的心态;第三,知己知彼, 谙熟对方的性情。
“沤”作为言语交际过程,交际双方都得是性情中人,否则话不投机,火冒三丈,破口大骂,甚至挥之老拳,如何“沤”得下去?因此,被“沤”者,也不应是省油的灯,也得识趣、识逗;甚至接过话头,引君入瓮,变被动为主动。你沤我逗,你嘎我坏,有来有往,这才叫热闹!正因为“沤”具有开玩笑、找乐儿的性质,所以又可称为“沤逗”。用天津歇后语来说,就是“莲蓬子不叫莲蓬子——藕豆(沤逗)”。
这种世态情状,就是“白罗卜扎眼儿——穷藕(沤)”。“穷沤”的“穷”,就是“穷白话”“穷讲究”“穷折腾”“穷开心”的“穷”。这个“穷”,并不指生活贫困,而是副词,表示本不应这样做却还要这么做,而且持续下去的意思。

加载中…